登陆注册
1783450

谁在太岁头上动土,太岁方位动土了怎么办

兴仁信息网2023-09-16 05:17:340

都说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胆子大,那么太岁是什么动物?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

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

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所以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会有灾祸”的由来。

《太岁头上动土》中的太岁 指的是什么?

太岁又称肉灵芝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细胞结构是接近鞭毛动物的。进化程度介于藻类(蓝藻)和原生动物之间。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属于“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既有原生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世界罕见。太岁这种“粘菌复合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 A、 太岁为自然界第四种生命体。 B、太岁“肉灵芝”这个古老稀有的物种,是目前生物界除了植物、动物、微生物之外,最新发现的第四种生物,是一种目前人类未知的特殊古生物体 C、科学家称太岁为:一种黏菌复合体,细胞结构接近鞭毛动物。进化程度介于藻类(蓝藻)和原生动物之间。 D、木星的别称,古代用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纪年,一周是十二年 E、传说中神名。古代,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木星)相应而行,因此兴建工程等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不吉利 F、一种特殊的生物。

太岁到底是何物,方言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什么寓意?

"太岁"又叫"肉灵芝",实际上是自然产生的非常少见的多菌种复合体。它被古人看成事一个天体,"在太岁头上动土"就是在太岁星当头的时候动土,迁移,这也是文化禁忌的一种。我们经常能听到"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或者"命犯太岁"这些俗语,但是细究"太岁"到底是什么,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实际上,“太岁”是自然界中一种大型罕见的多菌种复合体,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或者是菌类。它的进化程度在藻类和原生动物之间。

"太岁"生长在岩石之中,生命力很强,状似肉球,有弹性,生长速度缓慢。它自身可以进行呼吸和排泄,以真菌,细菌等菌类生物作为养料,生命力很顽强。太岁大多生长在一些比较隐蔽的树林,山洞,水塘之中,需要空气好,水源干净,避光阴暗的生长环境。因此,太岁很多生长在深山老林中,加上生长缓慢,所以很少被人发现,也因此较为珍贵。

在一些古代典籍中,将太岁记载称珍贵的药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肉灵芝,将其收入“菜”部“芝”类,认为它可以食用,也可以如要,功效是"久食,轻身不老"。《神农本草经》也有记载:“肉灵芝,无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一些典籍中认为它有补脾润肺等药用价值。在一些传说中,也将“肉灵芝”视作是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的珍贵药物。

由于太岁的稀少珍贵,和典籍传说记载的影响,给太岁加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古代民间认为,太岁是一种假定的天体,和岁星的运动速度相同但是方向相反,太随性到了哪个方位,地上就会出现肉灵芝,也就是太岁的化身,这时候是忌讳动土和迁移的。这也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一俗语的由来。

历史上第一个“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是谁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

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太岁又称岁阴。是古代汉族人民在天文和占星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尔后,演变成一种神祇信仰。并且,汉族民间传说太岁运行到哪,相应的方位下会出现一块肉状物,是太岁星的化身,在此处动土,会惊动太岁,所以汉族俗语有“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一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

有时也用来比喻敢于攻破科学禁区的精神和行为。

为什么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动土”会怎么样?

太岁 土地 你它头上动土 原意吗

太岁头上为什么不能动土?

所谓“太岁”,指“太岁星”,它是一颗古人虚拟的风凶星。传说,它常常躲入地下,谁在建造房屋中掘到它,便会带来灾殃。因而,过去人们在相地选址、择时破土时就一定要风水先生堪透地气,以免在“太岁头上动土”。

藏身于地下的“太岁”什么模样呢?自古以来,人们把深藏地下的、会蠕动且略带血色的不明物就认为是“太岁”。明人郎瑛《七修类稿》说:“余尝纂《谈圃》,载元丰间修城,掘得一物,活而如人,但无眉目,或谓之‘太山’,”清人朱梅叔《埋忧集》卷十,也记述了有关见太岁而遭凶殃的故事。

1992年9月10日《扬子晚报》载,在1992年8月22日,陕西省周至县尚村镇张寨村农民杜战盟,在户县涝店乡永安村北面的渭河中打涝出一重25.5公斤的“怪物”,有生命,三天后体重增至35公斤,人们从它身上切下50克重的小块,几天功夫便长至250克,杜战盟等三位农民将它烧熟食用,味道不错。这怪物,通体褐黄色,&127;而内部肌肉纯白,有明显分层,手感比较柔软。而1993年11月4&127;日《扬子晚报》又载有1993年7月地矿部水文技术方法研究所钻井队,在河北省完县李司庄村,&127;用风动潜孔锤钻机打井,当钻至地下117.3米深处时,&127;孔中喷出大量“碎肉”般的东西和血样液体。“碎肉”乳白,共喷出约10公斤。有的农民拿去喂鸡、狗。村民刘寿安拾取煮食,均安然无恙。

上述两例中的“怪物”、“碎肉”,想来就是古人所说的“太岁”,人们在它头上动了土,还吃了它,也无什么凶殃,可见信仰太岁的虚妄。据有关专家认为,所谓“太岁”实为土下的一种大粘菌,它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一种菌类植物,由于触动它可见微微抖动之状,有的皮色与人肤相似,且体破的红色液如人血般流出,使古人不解而疑惧,以讹传讹,幻想它就是太岁星在土下的化身,假如古人早知“太岁”如一种菌类的话,人人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了。

不过,我们虽然应该破除对于“太岁”的,但是我奉劝你,如果你有一天无意中也从地下刨出了它,那还是不吃的好——动土不怕,动嘴却要当心——菌类植物有毒的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