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6043

华夏起名第一人,属鼠84年男人的性格

兴仁信息网2023-06-15 18:52:450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的人是谁

恰如俄国学者伊•谢•科恩在《自我论》里所称,原始人姓名的诞生是古人自我意识萌芽的出现。没人能确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的人,但这个人一定是存在过的,从他意识到自己为自己命名的那一刻起,有关起名的争议和学问就逐渐展开了。

古代圣王尧舜禹的名字分别是伊祁放勋、姚重华和姒文命,但这到底是其真正的名字,还是后世的附会,就如尧舜禹其人是否真的存在过一样,目前还尚存疑问。但从夏朝开始,古人名字的符号意义就开始被重视,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最为重视名字的,当是当时的“帝王家”。

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殷商古人多为君主、贵族,在当时,平民大多是没有名字的,至于奴隶更不会有名字,最多有个诨号,便很“了不起”了。殷商贵族多用天干为名,是很多人的共识,其实对此说法,还是有一定争议的。太甲、太戊、武丁、武乙等王的名字,应该不是真名,而是类似后世谥号或庙号一类的称号,但也有其在生前就使用的情况。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人起名字,大概不会这么刻板单调。比如,商纣王名受,考虑到商王姓子,商纣王的名字应该是“子受”,但约定俗成的说法却是帝辛、纣王等。

武王伐纣后,史书上依然罕见平民的名字。但起码在周朝后,姓氏的问题就愈发凸显了,这大概跟当时兴起的祖先崇拜有关。在西周时期,人名大多都是单字名,这大概是因为当时人口较少,不存在太多重名现象,也没必要用更多的字来起名字。比如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其单字名响亮而易懂。

但有更多的人名,让人搞不懂什么意思,甚至十分古怪。比如周昭王南征楚地,乘坐的船到江心却融化了,自己掉在水里淹死了。《史记》上记载,当时跳下水试图救昭王的大力士,名字叫辛游靡。这个名字十分奇怪,无论是名字结构还是用字,都令人十分不解,除了史书上讲他是一个胳膊很长的护卫,我们对其一无所知。

从辛游靡开始,史书上的“奇怪”名字越发多了起来。春秋时即使君王,也有一些不避俗物的名字。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名小白,在今天,宠物狗才叫这个名字。晋文公名重耳,颇有舜帝“重华”的风貌,但显然耳朵和眼瞳的“地位”不可比。至于黑臀、黑肱、痦生等国君名字,更谈不上高雅。

但古人对名字并非不重视。起码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有人在论述起名的必要和注意事项了。如《左传•桓公六年》中所述,“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古人对名字的避讳首先是性的,其次才会考虑避开所谓的低俗。

先秦古人里最让我不解的人名,大概就是著名的“大阴人”嫪毐了。“毐”是品行不端之义,很难想象嫪毐是其本名,更像是结合其性格后起的诨号,类似《水浒》里的“混江龙”“黑旋风”一类的名字。并非没有这样的先例,比如舜的父亲叫瞽叟,这显然也是个诨号,而刘邦的父亲名为刘太公,这也只是个尊称,至于其本名为何,连距离当时并不久远的司马迁也说不清楚了。

或许,当时的平民对待名字并不很在意,所以游走于市井的嫪毐才可以让人忘记曾经的本名。其更吊诡的是,似乎历史上也找不到第二个姓“嫪”的人,或许连这个姓都是假的。不过,后来曾考古出土有一件更早的兵器,名为“嫪偭镰”,或许这个“嫪偭”便是嫪毐的祖先。但这只是后世的猜测,历史的真相恐怕早就迷失在时光的尘烟里了。

有些“怪名”,今天看起来奇怪,但了解当时的语言用法后,也就可以理解了。比如,汉朝名为“食其”者不少。“食其”读音为“异基”,《汉书》上讲“食”为饮食、饭食之义,“其”为“箕”,“食其”的意思是粮食丰收。在以农为本的时代里,出现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这样的名字,也就不足为怪了。

东汉三国以“单名”为主,甚至几乎找不到非单字名的人,当然,像尹大目这样的诨号、黄承彦这样的字号、沙摩柯这样的少数民族名字不在其列。只有曹安民、傅士仁、胡车儿、吕伯奢、严白虎等个别人是双字名。

这是为何?传统观点认为与王莽托古改制有关,“令中国不得有二名”,以单字名为尊贵。这或许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纵观历史,从先秦到三国,大多数人名都是单字,我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因为当时人口较少、重名率低,用单字名完全可以满足起名需要。

而经过数百年的中原混战,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和中原人不断融合、同化,单字名和双字名的情况都有出现,而仍以单字名为主。

重名现象不是今天才有的,如果说在汉代之前,重名现象还不普遍,从汉魏六朝开始,此问题开始得到时人的关注。

由于前文所述的单字名的流行,读史时常常会遇到让人糊涂的地方。比如,王莽改制前后,活跃在史书上的3个王匡,2个王兴,3个王凤,其中有些是王莽阵营的,还有人是王莽敌对阵营的,至于王莽这个名字,在汉武帝时期也有一人叫王莽,只是新皇帝王莽名气太大,让人淡忘了前面的王莽。连名人都是如此,普通人就更难避免重名问题。

翻阅史料可知,南梁元帝萧绛曾写过一本《古今同姓名录》,他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历史上有3个董仲舒,3个孔子,3个周瑜,3个王羲之,4个刘秀,9个张衡,9个张良……这还是在当时能留下名字的人,加上难留名字市井百姓的,重名者肯定更多。

到了隋唐以后,名字的避讳现象更加凸显,或许是考虑到使用的麻烦,从唐代开始的皇帝名字(尤其是出生在深宫中的太平天子),名字用字愈发冷僻,这点在南宋和明代皇亲国戚的取名中也格外明显。

出于避讳考虑,贵族不与百姓生活用字“争字”,倒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如果所有的帝王都用“世民”这样的字,恐怕会干扰到日常用字,毕竟避讳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甚至连古人都会“抢占”今人的使用权。比如,李家夺定天下后,先祖李虎的“虎”字也要避讳,史书上的隋代名将韩擒虎只好“改名”为韩擒或韩擒豹。此类例子比比皆是。

除了重名与避讳现象,“热门字”现象在后世依然留存。五代十国时期,名字里带“彦”字者甚多,可见当时的人对这个字的偏爱。《尔雅·释训》有言:“美士为彦”,“彦”字有丰富的美好内涵,但这依然不能解释五代北宋人为何偏爱“彦”字。

据清代大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里统计,五代以“彦”为名者多达145人,如王彦章、杨彦温、张彦超等,而不列入史籍的名“彦”者就更不可计数了。毕竟,只有贵族和名人才能在史书上留名,但平民百姓未必不热爱“彦”字。

宋代文人对内倾和自省式的文化思维更加迷恋,取名也更加雅致,且双字名开始成为主流。金朝、元朝时多民族混杂,出现了燕帖木儿这样的混杂名,还有石抹狗狗、完颜驴粪等颇为生猛的名字。

从明代开始,传统的崇尚文雅的取名风气复归,明清两代,堪称知识分子取名花样的巅峰期,大多数名留史书者都语出有典故,取名所谓“男楚辞,女诗经”的说法大概就是那时候流行开来的。

清代取名的学术文雅气一直保持到了民国。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民国人物的名字,和今天很不一样,一方面,重名率较低,双字名多;同时,名字多有丰富寓意,但上流社会取名和老百姓很不一样,这点比较复杂,就不展开叙述了。

成立后,“建国”“建军”“国庆”“兵”“红”等带有明显意味的“新词”成为取名的主流,这也造成了大量的重名现象。80年代后,家长给小孩取名,开始去化,但对单字名的“迷恋”,同样造成80后和90后重名者甚多,“张伟”“李伟”“李明”“李华”等名字高居同龄人同名榜首,也就不奇怪了。

从对和国家概念的追逐,到复归个人、家庭“寄托”,当代国人的名字特征的变化与时代保持了有趣的关系。到了00后的孩子们,据说起名用字最多的是“子轩”“紫萱”“涵”“欣”“梓”等颇有琼瑶风的名字。

有些名字今天看来十分“新潮”,但可能只是错觉,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新潮”,那么将来它会成为重复率很高的名字。当我看到唐太宗有个皇子也叫“李明”、唐代有个文人也叫“李华”的时候,并不觉得这名字用滥了,因为在古代,这样的名字十分少见,尽管在今天十分普遍。

如果要标新立异,崇尚个性,还是要避开时代风潮,晋代的“之”、唐五代的“彦”,建国初的“建国”,未来的“轩”,这些都是当时时代爱用的字,长远来看还是要有“逆向思维”。

寻求2023年中国十大起名大师排行榜?

排一下:于金正,刘大均,杜中华,何荣柱,郭勇孝,,覃炳淋,麦玲玲,,李居明,

2023年中国最有名的起名大师最新排行?

大师不分先后没有排行,只是看你具体需要什么方面呢,起名要看自己对孩子的希望。

华夏是谁起的名字?

华夏是商周人起的。

一开始我们中国并没有像现在那么大,那还有还有很多地方还没有被开发出来,而且商周的人们都是在中原地带生活的,并没有到其他地方去。于是商周人为了区分了少数民族,就给自己起名为“华夏”,这时候就有了“华夏”这个名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奋起,都想在中国称霸,都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为了自己的,会进行联姻加强自己的实力,所以在那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是有亲戚关系。

但是他们却是不想有处处和自己做对的亲戚,所以就生出了“诸夏”这个说法,说他们都是同一脉的。但是这样混乱的社会是不行的,终究是会走向统一的。秦始皇的出现,改变了群雄争霸的情况,他凭借着自己国家的强大,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为了凸显出自己的伟大,他就把原来的名字改了,把“华夏”改为“中华”,里面的中字指的是中原地区,而华字则是指之前的华夏族。

意义:

华夏文明亦称汉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黄河文明的代表则为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南部红山文化。周从殷礼,对殷商文明存在着继承关系。

传统的思想认为,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周易起名网免费取名

陈慕青 89分

陈惜文 92分

陈新柔 88分

陈如萱 87分

陈宛儿 92分

陈翠萱 95分

陈依珊 84分

陈秋荷 88分

陈翠彤 97分

陈诗云 81分

陈书芹 86分

陈慕儿 89分

陈秋灵 99分

陈秋柔 84分

陈向珊 82分

陈书倚 86分

陈惜霜 95分

陈静宸 82分

陈静宸 82分

----------------------------个人信息-------------------------------

阳历:2013年2月16日10时

农历:2013年 一月 初七 巳时

四柱:癸巳年 甲寅月 癸丑日 丁巳时

八字:癸巳 甲寅 癸丑 丁巳

星座:水瓶座

喜神:金

五行:水火 木木 水土 火火

三才:天才(金) 人才(木) 地才(土)

五格:天格(17)金 人格(32)木 地格(26)土 总格(42)木 外格(11)木

----------------------------八字分析-------------------------------

八字偏弱。同类得分: 水金;3.10 异类得分: 木火土。5.71木:1.94 火:3.24 土:0.53 金:0.80 水:2.30 八字喜金。宸喜金,适用。

----------------------------字义解析-------------------------------

中国周易取名网

刘一凡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