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6245

王庆阴阳命理,王庆命理博客

兴仁信息网2023-08-10 11:59:530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玄学呀?

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

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儒家的“礼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

玄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尽管仍可归结为天人关系问题,但在形式上,它已经摆脱了两汉经学章句笺注的繁琐破碎;在内容上,则抛弃了经学思潮的“天人感应”的粗俗的目的论之论证。

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们一改汉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的“圣人”。玄学所提出的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自然与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都是原始儒学和两汉经学所不具备或不重视的,玄学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玄学一开始是从古文经学内部产生的。先是出现了脱出郑玄之学而更尚简要、重义理的刘表、宋衷的“荆州之学”,稍后又崛起专与“郑学”立异的王肃“王学”,后来才转向何晏、王弼的玄学。玄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玄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那是在曹魏的正始年间(240

~248),史称“正始之音”。当时出现了何晏、王弼的“贵无论”。何晏作《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注《老子》、《周易》,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认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故恒言其不足”(《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意即孔子高于老子,孔子口说“名教”,实是“体无”,老子是处于“有”而论“无”。

第二阶段:正始之后,随着司马氏集团夺取政权,各士族集团内部的斗争日趋激化,玄学思潮内部也出现了“贵无”与“崇有”、“任自然”与“重名教”等各种争论。出现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名教不合自然”的“异端”倾向,他们与司马氏集团在上不合作,强调“名教”与“自然”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轻视礼法。而乐广、裴{危页}“崇有论”基础上,郭旬以其《庄子》完成把“贵无”和“崇有”、“自然”和“名教”统一起来的任务。郭象提出名教与自然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他舍异求同,以“独化论”来解决这对矛盾,认为圣人“虽寄坐万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遥也”(《逍遥游注》);“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大宗师注》)。东晋以后,玄学开始与佛教中般若学合流,逐步变为佛学的附庸。

都说卢俊义武功最高,但有位好汉却把卢俊义打得招架不住,他是谁?_百度...

其一:卢俊义,梁山武力的巅峰

《水浒传》里武功谁第一?恐怕许多人都说卢俊义。毕竟,卢俊义号称“枪棒无双”,这妥妥告知论武功,卢俊义天下无敌一般。随后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其中最震撼的是征讨辽国时,卢俊义力战耶律四将,看下原文:

大刀关胜,舞起青龙偃月刀,争先出马。那边番将耶律宗云,舞刀拍马来迎关胜。两个门不上五合,番将耶律宗霖,拍马舞刀,便来协助。呼延灼见了,举起双鞭,直出迎住厮杀。那两个耶律宗电、耶律宗雷弟兄,挺刀跃马,齐出交战。这里徐宁、索超,各举兵器相迎。四对儿在阵前厮杀,绞做一团,打做一块 !

再看卢俊义是如何以一敌四,打败这四人的,如下

(卢俊义)卖个破绽。耶律宗霖把刀砍将入来,被卢俊义大喝一声,那番将措手不及,着一枪刺下马去。那三个小将军,各吃了一惊,皆有惧色,无心恋战,拍马去了。

关胜、呼延灼是梁山五虎将,徐宁和索超是梁山八彪。这一战就能看出,卢俊义真实武力,相当于两位五虎将加上两位八彪的武力总和!所以梁山108将中,卢俊义毫无疑问代表着梁山武功的巅峰!哪怕“马上林冲,步下武松”,也没办法对抗。

那么这是否证明了,卢俊义也是《水浒传》中武功第一人吗?根本不是,因为还有一位好汉单挑卢俊义时,把卢俊义打得都 “怀疑人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靠公孙胜施法才把他降服,那么这位好汉是谁?

其二:神奇的算命先生

皆知水浒有四大寇:山东宋江、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和江南方腊。由于梁山108将征讨方腊时伤亡惨重,故而人们都习惯于关注方腊手下大将去了。却忘了一句话“无声之处响惊雷”,因为这位好汉,便是王庆的元帅,但最初之时却是一算命先生。

那是王庆勾搭上蔡京的孙儿媳妇:娇秀之后,由于伤了腰他去药店拿药,刚一出门便遇到一算命先生,“撑着一把遮阴凉伞,伞下挂一个纸招牌儿,大书“先天神数”四字”。

此刻的王庆,满脑子都是“娇秀”,于是就来问下“家宅”之事,那算命先生信口胡言道:“须改过迁居,方保无事。”

别说,还真胡言对了,但不是王庆搬家,而是王庆事发成了囚犯遭到了发配。最终王庆跑到了定山堡,在这里认识了一位女子叫段三娘,号称淮西天魔。两人不打不相识,互相就看对眼了。

也就在这时,那位算命先生再次出现,给两人合八字。这也算是“他乡逢故知” ,互通名号后,王庆这才知道,算命先生叫:李助!之前发生了一段奇遇,曾偶遇异人,传授给他一套剑术,并打出了江湖绰号,叫:金剑先生!

从算命先生到金剑先生,李助的经历可谓神奇!不过当时谁也没在意,毕竟算命先生的嘴,到底几句真几句假谁知道?就算有了武功会了剑术又能怎样?吓唬人的花拳绣腿罢了。

估计,王庆也这么想,所以当王庆“占了八座军州”称帝之后,李助是“军师都丞相,方翰为枢密”,跟武职一点关系都没有,哪料正是这位被人看轻的李助,却在最后一战惊天下。

其三:把卢俊义打得怀疑人生

王庆称帝后其实手下能人不少。比如以贺吉、縻貹为首的“四猛将”,武功相当于梁山八彪,最后都战死了。同时还有位法师,可用妖火的寇烕。他比较牛,纵火差点烧死了卢俊义,最后被乔道清给灭了!

就这样,王庆手下几乎没人了,这才想起了李助,于是命“李助为元帅”,带十位大将,王庆亲自督阵迎战卢俊义,却被打败。卢俊义岂能放弃这个机会,带着杨雄和石秀扑向王庆,要活捉他。眼看王庆要被活捉时,突然李助出手了,原文如下。

卢俊义一枪戳死(方翰),杀散中军羽翼军兵,径来捉王庆,却遇了金剑先生李助。那李助有剑术,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卢俊义正在抵挡不住。

这完全是一次单挑,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卢俊义竟被李助打得“抵挡不住”,也就是说再打下去的话,卢俊义只能有两个结果,一个被李助杀掉,一个战败逃跑!

正在卢俊义生死攸关之时,公孙胜赶来了,连忙施展法术,“李助那口剑,托地离了手,落在地上”,卢俊义这才活捉了李助,随后恢复了无敌状态,接着追杀,“好似皂雕追紫燕,猛虎啖羊羔”。

其四:总论分析

显然,李助的武功远在卢俊义之上,说他把卢俊义打得怀疑人生,其实都算是客气的。等于是梁山第一法师,加梁山第一猛将,合力之下这才把李助降服!那么为何如此渲染李助呢?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是,指出了王庆用人失误,导致其败亡。

二是,用李助的牛逼,给梁山好汉们提醒:别总习惯于站在梁山上吹喇叭,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三是,用公孙胜施法败李助,救下卢俊义,道出公孙胜的关键。因为灭掉王庆后,公孙胜就离队了,而梁山好汉们也开启了“死亡之路”,成批的好汉倒在了征讨方腊的路上!

什么是玄学?

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

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儒家的“礼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

玄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尽管仍可归结为天人关系问题,但在形式上,它已经摆脱了两汉经学章句笺注的繁琐破碎;在内容上,则抛弃了经学思潮的“天人感应”的粗俗的目的论之论证。

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们一改汉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的“圣人”。玄学所提出的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自然与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都是原始儒学和两汉经学所不具备或不重视的,玄学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玄学一开始是从古文经学内部产生的。先是出现了脱出郑玄之学而更尚简要、重义理的刘表、宋衷的“荆州之学”,稍后又崛起专与“郑学”立异的王肃“王学”,后来才转向何晏、王弼的玄学。玄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玄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那是在曹魏的正始年间(240

~248),史称“正始之音”。当时出现了何晏、王弼的“贵无论”。何晏作《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注《老子》、《周易》,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认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故恒言其不足”(《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意即孔子高于老子,孔子口说“名教”,实是“体无”,老子是处于“有”而论“无”。

第二阶段:正始之后,随着司马氏集团夺取政权,各士族集团内部的斗争日趋激化,玄学思潮内部也出现了“贵无”与“崇有”、“任自然”与“重名教”等各种争论。出现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名教不合自然”的“异端”倾向,他们与司马氏集团在上不合作,强调“名教”与“自然”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轻视礼法。而乐广、裴{危页}“崇有论”基础上,郭旬以其《庄子》完成把“贵无”和“崇有”、“自然”和“名教”统一起来的任务。郭象提出名教与自然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他舍异求同,以“独化论”来解决这对矛盾,认为圣人“虽寄坐万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遥也”(《逍遥游注》);“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大宗师注》)。东晋以后,玄学开始与佛教中般若学合流,逐步变为佛学的附庸

水浒中的隐藏高手,为什么算命先生能当上国师?

长篇演义小说《水浒传》虽然讲述的英雄传奇和好汉们在宋江的领导下齐聚梁山,反抗官府压迫的故事。但此书涉猎广泛,对升斗小民和贩夫走卒的市井生活,都着墨不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其中比较励志的人物,原本是在街头巷尾摆摊算卦的跑江湖的算命先生,后来机缘凑巧,成为割据一方的国师,这个人便是人称“金剑先生”的李助。

李助登场于《水浒全传》中的一百零二回,家住东京汴梁的副牌军王庆,勾搭上了蔡京家未过门的的孙媳妇,童贯的侄女童娇秀。王庆因为家中的板凳作怪,闪了腰,上街买药的功夫。遇到了在东京街头摆摊算命的身穿葛布衫的算命先生李助。李助出身于荆南,学的看相算命的子平术,自称自己的本事要比三国时代的管辂强似多倍。他算出王庆将有牢狱之灾。果不其然,王庆回到家中便被差役带到开封府,因为王庆勾搭上太师蔡京家未过门的孙媳妇,结果闹得满城风雨。蔡京父子本想将王庆以“编造妖书,图谋不轨”的罪名处死,但又怕坊间议论,于是将王庆刺配充军,将其发配到远恶军州,以堵众人悠悠之口。

王庆并非良善之辈,在路上惹是生非,到了陕州之后,因为跟张管营的小舅子庞元结仇。便夤夜潜入张管营的府宅,连伤数条人命。然后逃到段家庄,被招为女婿,东窗事发后,王庆在舅哥舅子的帮助下,杀败前来围剿的军兵。并兼并了房山山寨,啸聚山林,自立为王。正巧此时房州的厢军闹饷兵变,叛军在李助的协调下,都听命王庆指挥。

王庆在房山寨招兵买马,从东京来的朝廷军队前来清剿,结果不是王庆的对手,被打得大败亏输。这群残兵败将竟然打起了百姓的注意,杀良冒功,反而逼的百姓都依附王庆作乱。在江湖上闯荡的李助听闻王庆举事,前来投奔,李助称自己得到异人相助,传授给他剑术,于是帮助王庆助纣为虐,祸乱一方。

李助因为是荆南当地人士,于是他潜入荆南,在城中纠结地痞无赖,跟王庆的军队里应外合,攻破荆南。王庆在李助的建议下,拥兵自立,自称“楚王”。并袭破了淮西地区几座大的城池,僭号改元,设立省院,分封文武百官,李助被王庆任命为军师都丞相,坐镇后方。一个算命先生,混迹成丞相,仅靠运气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传统古典演义小说有一个套路,便是“妖道会法术,谁都挡不住”。无论多么英勇的武将,在法术面前,要么俯首就擒,要么束手待毙。金剑先生李助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他虽然没有领兵上阵厮杀,一直都在王庆身边随王伴驾,可以说是王庆阵营的隐形高手。直到梁山军在平定淮西的最后一战中,李助才“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在古代的古典演义小说中,剑术指的并非击剑之技,而是以法术驱剑战斗,方腊身边灵应天师包道乙,便是用此类剑术砍断武松的左臂。

梁山军在冲阵的时候,勇不可挡的卢俊义一马当先,想生擒王庆。结果遇到金剑先生李助,卢俊义久经战阵,棍棒天下无双,按理说没有实战经验的李助不是卢俊义的对手。但是李助念念有词,一把剑如同轰雷掣电般舞来,卢俊义不会法术,无法还击,眼看就要失手。还好入云龙公孙胜及时赶到,破解了法术,缴了李助的宝剑。卢俊义轻舒猿臂将李助生擒活拿,而王庆在李助的掩护下,得以逃出包围圈,却被假扮渔夫的混江龙李俊生擒。王庆这个首恶被解往东京,而李助等人被押解到淮西市曹,枭首示众。

关于命理学的书籍?

第一:四柱命理类书籍:

《滴天髓》《星学大成》《穷通宝鉴》《渊海子平》《三命通会》《子平真诠》《命理探源》,。

这些关于命理的书籍在图中红色印章处都有电子版,印章上的字我就不说了。。。。认识的话百度一下就找到了

第二、八字命理类书籍:

《滴天髓》《蔡昔琼四柱函授资料》 《实践应验断语八百条》 《断流月流日流时的一般技巧》 《民间盲师门八字初级班讲义》 《八字断病》《一掌经》《渊海子平》

《三命通会》《四柱测疾病一语定位法》《八字神煞秘诀》《八字泄天机》《三命通会》

《渊海子平》《八字大全》《八字命理真传》 《穷通宝鉴》 《算命100法》 《依偏枯混乱速断》 《八字批论选集》《八字批命要法口诀》《八字真鉴》《八字渊元》《命学精粹》 《浅谈断命技巧》 《穷人十缺》 《数术小窍门》

另外最主要的,且是学习命理是绕不开这几本命理书籍《千里命稿》、《神峰通考》、《星平会海》、《兰台妙选》、《李虚中命书》这五部命理经典也非常不错。另外就是《渊海子平》、《子平真诠》、《穷通宝鉴》、《滴天髓》、《三命通会》五部命理经典。如果要系统的学习命理的话这几本书一定要深入的去研究,算是古人的智慧结晶,非常不错的命理资料,另外还有我就说说前面五种命理书籍简单的评价一下

请推荐几本学习命理学的入门书籍

可以看看《子平真诠》,很好的入门书

1.《渊海子平》五卷,宋代徐子升著。《渊海子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地阐述八字命理学的著作,对于中国命理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全书分五卷,卷一载有《论五行所生之始》、《论天干地支所出》、《天干相合》、《十干所属方位及十二支所属论》、《论六十花甲子纳音并注解》、《论天干生旺死绝》等篇章,全面介绍了八字命理学的基础知识。卷二载有《继善篇》、《看命入式》等篇章,详尽介绍了各种八字格局。卷三载有《六亲总论》、《六亲捷要歌》、《论父》、《论母》、《论兄弟姐妹》、《论子息》、《论小儿》等篇章。卷四载有《金玉赋》、《碧渊赋》、《爱憎赋》、《万金赋》、《四言独步》、《五言独步》等篇章。卷五载有《正官诗诀》、《偏官诗诀》、《正财诗诀》、《印绶诗诀》、《食神诗诀》、《伤官诗诀》等。

2.《三命通会》十二卷,明万民英撰。《三命通会》收录极为庞杂,涉及到子平命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后人常把它看作一部命理学的汇总之作。也正因为过于庞杂,难免有失精当,阅之须得其大意而变通之。

3.《星平会海》《星平会海》十卷,不详撰人。书中既论五星命理,也论子平命理,收录有《一行禅师天元赋》、《玉照神应真经》、《兰台妙选》等篇章。其中《兰台妙选》所载诸命格,舍五行正理而不用,专作牵强附会之辞,常为后世学命者所诟病。

4.《命理约言》《命理约言》四卷,清陈素庵撰。书中卷一为法,卷二为赋,卷三为论,卷四为杂论。全书经民国命理学家韦千里校注,风行一时。

5.《滴天髓阐微》四卷,清任铁樵撰。《滴天髓》一书,相传为京图撰,明初注。清代道光年间,士人任铁樵毕生研究命理而不掇,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正理,混乱芜杂,偏重杂格和神煞的问题,结合一生命理实践分篇增注,阐微发隐,正本清源,并以大量时人命造作为例证,这才扫除迷误,使命理学返回大道,并更加成熟。此书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抄,作为经典应用,并世代秘传。后人评《滴天髓阐微》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尚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以俱全,于期道庶几入圣矣!”

6.《子平真诠评注》《子平真诠》,清乾隆进士沈孝瞻原著。该书以月令用神为经,以诸神为讳,特别是对用神成败,用神与喜神忌神的生克制化,用神的透与会、有情无情、有力无力等等的解析,更加透避。民初《滴天髓》整理出版后,众多读者感到过于高深,纷纷呼吁出版一部命理入门书籍,著名命理学家徐乐吾先生应邀评注此书,条分缕析,譬解详明,例证丰富,最便初学。如果说《滴天髓》是中华传统命理学的高深学术,有如树顶的硕果,那么《子平真诠评注》便是其循序渐进的课本,有如摘取硕果的阶梯。两书一浅一深,不可或缺,互相匹配,方成完璧。后人评《子平真诠》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尚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以俱全,于期道庶几入圣矣!”

7.《穷通宝鉴》又名《拦江网》,二卷,不详撰人。《穷通宝鉴》专论五行旺相休囚,堪称精当。后世学者论定五行衰旺,大都本于此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