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4866

属相排位的由来,十二生肖排列顺序表由来

兴仁信息网2023-09-07 09:50:380

十二生肖排序和来历故事

【十二生肖的排序】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来历与民间故事】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十二生肖先后顺序是怎么来的?据说有个故事?

十二生肖的由来

话说有一天,玉皇大帝招集众天兵天将及文武大臣,召开一个会议。

玉帝说道:"朕想要把时间分成十二年一循环,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众臣答道:"圣上英明。"

接着玉帝又说:"但朕有一个问题。朕打算用动物来区别这十二个年份,分成十二个生肖,但不知应用什么动物才好,因此朕想听听众卿家的意见,不知有哪位卿家有好的提议。"

在一片沉默之后,太白星君讲话了:"圣上不彷举办一个动物赛跑比赛,规定最先到达昆仑山的前十二名就可以列名十二生肖,拥有无上殊荣,相信一定会有许多动物会参加。"

玉帝一听,觉得这一个提议非常不错,于是决定采纳。接着玉帝马上要传令兵对人间的众动物传递这项比赛讯息。

当猫及老鼠得到这项讯息时,便相约一起出发参加比赛(此时的猫与老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就在比赛当天早上,老鼠起了坏心,他把安眠药加到牛奶里给猫喝,猫喝了就睡着了,于是老鼠就一个人出发了。老鼠心想:"我这么早出发,猫又睡着了,那冠军一定是我的了。"

老鼠边想边跑,突然发现牛就在前面,原来牛也是很勤奋的动物,因此一早就出发了。老鼠便想说:"反正牛那么大,我躲在他的身上一定不会被他发现,那我就可以很轻松的到达终点了。"

于是老鼠就躲在牛的身上。过了一会儿之后终于到达昆仑山,在到达终点线之前,老鼠看机不可失,于是纵身向前一跃,便率先抵达终点,拿到第一名,牛因此拿到第二名。

但是这件事发生之后,猫与老鼠就成为死对头,每次猫看到老鼠就会去追,要找老鼠报仇,而老鼠就常常躲在阴暗的地方,深怕猫会找到他。

接下来就是要说为什么老虎会得第三名。由于猫与老虎是亲戚,猫中计之后,非常生气,于是去找老虎,希望老虎能替他报仇,老虎是一个重义气的人,一听到猫的要求马上一口答应,就飞也似的,一股作气冲到昆仑山上去,要为猫报仇。

由于老虎跑的速度很快,在剩下的动物未到之前就到了昆仑山,于是玉帝就判给他第三名,但是老虎不是为了着个目的而来,他在山上到处寻找老鼠的下落,但是就是找不到,于是老虎就对着大家说:"以后不管谁遇到老鼠,就要替我打他。"

由于老虎太凶恶,没有人敢违背他的话,因此从此之后,只要有人看到老鼠,就会去追打他,这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由来。

再来就是兔子,兔子在参加这场比赛之前,先去比赛了一场"龟兔赛跑",因此延误了一点时间,而且还输了。等到他以很快的速度到达终点时,他问玉帝说:"我是第一名吧?",但玉帝说:"不,老鼠第一名。"兔子于是大哭,很伤心的说:"没想到我这么努力跑,只得第二名。"玉帝又说了:"不,牛是第二名。"兔子于是又大哭,说到:"为什么我只得第三名,真不甘心。"玉帝说:"不,你得第四名,老虎才是第三。"兔子听了忍不住又放声大哭,这就是为什么兔子总是眼睛红红的原因, 以及成语"狡兔三哭(窟)"的由来。

接下来就是龙与蛇,龙与蛇由于都是长的长长的很像,于是两个就结成结拜兄弟,也一起参加比赛,而两个也几乎同时到达终点,但是由于龙的体积很大,挡住了小小的蛇,因此玉帝先看到龙,才看到蛇,于是判龙为第五名,蛇为第六名。

就在他们通过终点之后,龙不小心滑了一跤,跌撞到了蛇,两人于是纠缠在一起滚到了山下,由于两人纠缠在一起的样子看起来很杂乱,人们看了就说:"真是龙蛇杂处啊。"这就是成语"龙蛇杂处"的由来。

再来就是拿到第七名的马,这一只马生性胆小,但要去昆仑山的路上必须经过一个"坟地",这只马很害怕,但又非过不可,于是他决定蒙着眼睛过,这样什么都看不到就不会害怕了,于是就蒙上眼睛很快经过"坟地",这就是为什么以后的马都要蒙着眼睛。

后来马又觉得跑的速度不够快,因此伸出了"第五只脚(就是马鞭)"出来跑,由于速度加快不少,于是很快就到达终点,拿下第七名,这就是成语"快马加鞭"的由来。

再来就是羊,羊与鹿本来是一同结伴出发,但是半路上要越过洞庭湖,由于湖上没船可搭,于是他们决定憋气从湖底走过,但是走不到一会儿,鹿就受不了,鹿于是放弃比赛,只剩羊一个人奋战,好不容易通过了湖,并到达了终点,拿到第八名。旁人看到羊的行为,忍不住赞叹:"真是羊没吐气(扬眉吐气)啊!"这就是成语"扬眉吐气"的由来。

至于猴、鸡、狗嘛,由于他们在比赛之前,先一起去东瀛(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帮桃太郎打鬼,才回来比赛,因此才会那么晚到。他们是结伴一起到终点,本来玉帝不知道要怎么给他们名次,后来才决定以他们遇见桃太郎的次序给名次,因此猴第九,鸡第十,狗第十一。

最后第十二名就是猪了,猪住的地方,不知什麽原因竟让大野狼吹垮了,一直忙着改建房子。好不容易盖好砖造的屋子,已经过了参加比赛最後时限,就向玉帝商量让他能够参加比赛。後来用了八克拉戒指才获得通融,但因为参加时间真的太晚,所以只得到最後一名。而这也是"猪八戒"的由来。

十二生肖的排位,分别是怎么来的?

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最活跃的老鼠,所以排在最前面。

传说中十二生肖排位是怎么来的?

古时候,地上的禽兽都没有头头,经常相斗。天上的玉帝听到这件事,就派金甲神到地上来传圣旨:要地上的禽兽派代表到天上去开会。

大会约定的日子到了。这一天,禽兽各族的代表陆续来到天上,参加这个大会。刚好来了十二种动物,所以把这个大会叫做“十二生肖会”。大会开始了,玉帝封凤凰为百禽的灵长,麒麟做百兽的大王,要它们各自管辖自己的属下,不能出差错。过后,玉帝又把来参加大会的十二种动物,按照大小和威望,安排了它们所居的地位。

有十种动物都遵命去了,只有鼠王和牛王还在那里乱喊乱吵,谁也不服谁。玉帝就派金甲神带着鼠牛两牲,到凡间去走走,让人评论评论,看看到底谁大?谁该排在第一位。

金甲神将把牛和鼠带到人间。金甲神将自己变成农夫,叫鼠和牛现出原形,老鼠在前面开路,自己牵着老牛跟在老鼠的后面一起向前走,来到村庄,遇到一个小孩,那个小孩吓得大叫:“快来看啊!好大的老鼠。”不一会儿,全村的男女老幼都拥过来,伸长脖子,踮起脚争着看。人人议论都说老鼠大。

他们又来到田里。农民看见不知从哪里跑来只大老鼠,就拿着农具,边追边嚷:“追啊,打死这只害人的大老鼠。”他们看见一个农夫牵着一头黄牛走来,都停下来说:“嘿嘿,这头牛真肥壮,少见,真是少见。”“少见的牯牛婀!”

当他们来到南山,山中的樵夫停止了砍柴,看看那大摇大摆的牛王从前面走了过来,也都称赞:“这头牛,真肥,真壮啊!”刚刚说了,就看见那只大老鼠从面前跑过。哈!可真热闹啦。有些胆小的樵夫,一时走了神,从树上掉下来;有的惊呆了,也有的在大声说:“真大,真大,这么大的老鼠没见过!”

从海岸经过时,海上的渔民都停船收网。有几个快嘴的小伙子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真大、真大,这只老鼠真大。”“哎,那头牛也不错,够肥壮的。”“哎哟,今天真是碰着大奇事了。”

金甲神将到了这个时候,心里已经有数了,就继续带着老鼠和牛向京城走去。一到京城,就围满了许多生意人,争着用高价买这头肥牛。正在争吵,老鼠“嗖”地往人群中一蹿,就推倒了许多看客。这下整个京城都热闹起来了。不管是做生意的、读书的,还是看命抽签的都争着迫打这只大老鼠。由于人多,眼看老鼠就要被抓到了,它来了个急转弯,化作一阵青烟飞到天上,逃了这难。

金甲神带着它们游历天下,就是没一个人说牛大,都说牛肥壮,而大部分人都说老鼠大。他把地上的见闻如实地向玉帝启奏了,玉帝就把鼠王排在十二生肖的头一位,牛王第二位。按下去: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百禽百兽都很感慨,再也没有不服的了。

这就是民间的十二生肖的来历。

生肖鼠的来源

到百度搜搜就可以了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由来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