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0276

最古老的用书,关于的书

兴仁信息网2023-12-12 01:35:050

我国最古的用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

《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最古的用书也是中国传下来最早的哲学类书籍

周易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古人向神灵卜问吉凶的方法,有龟卜和占筮。筮用蓍草,按一定法式推算出数目,求得某种卦象,依据卦辞、爻辞推测所问事情的后果。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上古时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归藏易皆佚,仅《周易》存世。“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尚书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易经》应该属于科学范畴。

第一: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到后面干支等等都是从事数的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象二进制算科学的东西吧!我们不说易经里有二进制但六十四卦排序跟二进制的数学原理相合总可以确定吧.

第二:众所周知易经是一部哲学书籍,哲学!科学的范畴。

第三:易经里的象是从理中而生,以理通过象阐述万物变化的规律在千年以前总算比较科学了吧!现在科学试验还常会用到.

第四:大家也都知道只是易学里的一个分支,它不能全面否定《易经》这部巨著的价值,何况本身还有在历史研究方面存在研究价值.而且我们不排除它在未来的预测学方面会有所贡献.

现在科学暂时还解释不了它.

《易经》是部经典巨作。据史书记载《易经》有《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由于《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具体内容无法查考,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因此人们常说的《易经》实际上指的就是《周易》。《易经》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三百八十四爻、爻题、爻辞等。古时传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旦作爻辞,说法不一。《易经》成书于商末周初。

广义的《易经》还包括《易传》。《易传》又称“十翼”,“翼”就是翅膀,意思是说《易经》像只鸟,《易传》就像这鸟儿的翅膀。《易传》是全面解释《易经》的七种十篇文章即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因为《易传》不但继承《易经》经义,而且对《易经》创造性地阐发,富有辩证哲理,所以从西汉开始人们已把《易传》也作“经”来研读,与《易经》并列通行。《易传》相传为春秋末期的孔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或秦、汉间的作品。

五经指哪五经书

五经一般是指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本书。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儒家本有六经,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过程中,《乐经》被销毁,从此失传。此后人们常将四书、五经连用,合称“四书五经”,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目录

1.四书

1.1 《大学》

四书五经1.2 《中庸》

1.3 《论语》

1.4 《孟子》

2.五经

2.1 《诗经》

2.2 《尚书》

2.3 《礼记》 (六经当中为《周礼》而五经则为《礼记》,不要弄混)

2.4 《周易》

2.5 《春秋》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易》又称《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易》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称“十翼”,是东周时人所写的对于《易》经部分的解释.《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最初只泛称为《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义谓上古之书.秦汉之际,《尚书》多亡,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汉初,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诗》,又称《诗经》.汉初传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毛公亦传,未得立.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毛诗》.《诗》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汉世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礼记》是西汉时人所编定的儒家关于礼的阐释,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9篇并由郑玄作注的为《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记242年间史事.虽然文句简短,但对当时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后人为其作注解,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什么书算命最准

三命通会

关于仗

那种东西也就懂行的会用,这个世界上无奇不有不是吗?空穴不来风。你可以自己在百度搜啊,有这方面的介绍或者网站的。

西方占星和东方哪个更准确

这个不一定,因为的人自身条件不同,准确率也不同。但是我认为东方更好些。因为至少东方更详细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