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8198

藏历属相转山,占星四轴点能量大

兴仁信息网2024-02-01 07:29:140

为什么马年转山

林黛玉

藏传佛教崇拜神山,特别是在什么年转山最为吉利

藏传佛教与苯教合并后转山继续承上启下,每年都转,健身与信仰一箭双雕,

西藏藏历马年转山转的什么山

转的都是神山。据说分别神山是苯日神山,墨尔多神山,卡瓦格博峰,阿尼玛卿山,冈仁波齐,尕朵觉沃和喜玛拉雅 之所以说无可计量,是因为藏族人相信每座山上都有神灵,而每个神灵又是当地最主要的地方守护神,比起八大神山,住在该神山管辖范围内的人更要讨好地方守护神。

其实转山是藏族人表示虔诚的一种方式。步行甚至磕头,围着某座山,转一圈。

藏历年转山,为什么转冈仁波齐山

藏地神山众多,转哪个都可以。

只不过对于冈仁波齐来说,其东边的万宝山,传说是释迦牟尼脚踏过的山。

冈仁波齐峰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并作为朝圣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如在藏历马年来神山,当为人生之大幸事。

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藏族天文历算的藏医和藏历

在西藏,藏医和藏历是紧密联系的。8世纪,藏医学家宇陀宁玛·元丹贡布的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的部问世,使藏医学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系统。由于藏医认为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体五脏中的气和血液循环状况也有所不同,所以藏医十分重视观察星、云、风、湖水和鸟类的变化。

按藏族惯例,天文历算的业务设在藏医院。藏医院里荟萃着一批学者。每年的历书都是前一年由藏医院里的学者测算的。

藏历的正式使用,是在公元1027年开始的,并流行至今。本来,公元前一世纪藏族便有了自己的历算法,那就是以月亮的圆、缺、朔、望来计算月份的苯教历法,那时的新年初一,相当于现在的藏历十一月一日。有一本古老的历算书叫做《纺织老人月算》,详尽地总结了当时藏族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天文历算知识。后来,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了许多经书典籍,其中天文历算的书籍对原始藏历的完善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时,新年日期的确定,已从月亮的亮度进步到以星辰为主要依据,即以鬼星的亮度、位置为标准。但是,新年还是现在藏历的十一月一日。后来,原始藏历吸收了汉地的历算技术,逐渐完善成为今天的藏历。

藏历规定一年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一千日左右,便有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关系。藏历采用时轮制的纪年法,把天体分为十二宫,即:白羊、双鱼、金牛、摩羯、双子、狮子、巨蟹、宝瓶、人马、室女、天蝎、天秤。用十二属相配五行纪年。以十二年为一小循环,六十年为一大循环,称为一“绕炯”(即一时轮)。第一“绕炯”是从公元1027年开始的。1987年是第十七个“绕炯”的第一年。1991年藏历称为金羊年。这与汉地农历的纪年法相似,属相也一致。

藏历不仅预报下一年度是否风调雨顺,是否有旱灾、雪灾或地震,而且连某日有雨,每一天的吉凶都一一标明。据说,那曲藏医院预报1986年间藏北的三次地震,大体时间和方位都准确。主要是根据天象预报的。天象,是一尊大佛形态。巨佛象征地球,巨佛姿势有象征意义,假如巨佛站着,就表示有地震、飓风和瘟疫等;巨佛坐着,人间就平安。

藏历年在西藏各地区怎么不是统一的?

是统一的。

藏历(藏文:ལོ་ཐོ་ )是指中国藏族的传统历法。

早期藏历:史料记载,公元前10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

几百年过后,雍仲苯教徒(西藏的原始)又能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初始,形成了节日及各种仪轨。现代藏族许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

公元7世纪开始的吐蕃时期,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 11世纪出版《敏竹林历书》,1206年西藏历书名为《萨迦历书》。

后期藏历:1027年开始的时轮历,已经在西藏流行一千多年,来源于《时轮经》里的天文知识。以绕迥纪年,60年为一周,以阴阳五行和十二生肖纪年,这与内地农历的60甲子体系大体相同,例如2023年农历丙申年在时轮历称为火猴年;

但时轮历的阴历以月圆日为十五,初一与内地农历的可能同一天或差一天,而且闰月的设置不同,有闰月的某年两种初一相差一个月或一个月加一天。现有史书证明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扩展资料:

藏历年依照的是藏历演算,每一年都不一样。通常会比农历晚一天到一个月之间。

藏历年前后,从小昭寺前到冲赛康市场上可以见到各种各样藏历年才会出现的物品。拉萨地区属于农区,节日细节必然少不了对土地的恭敬。

从藏历12月初开始,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在水盆里泡青稞种子,慢慢长成青苗,等到藏历初一这一天,油绿的青苗约有一二寸高,摆在佛龛前,期望来年粮食丰收。在藏历年货市场上有很多专卖青苗的小摊,只是由水盆换成了培植土。

藏历年每家也不会少了卡赛——用酥油和白面油炸一种供品,“苦过”形如耳朵、“那夏”是长条形状、“不鲁”是圆盘状、大麻花状的名为“木东”。

藏历年货里最常见也最地域特色的是“竹素琪玛”,也叫“切玛”,是木制的藏式五谷斗,在藏历年或是有贵客到来,女人会手捧着切玛站在门口迎接。

切玛的形状很像是汉地古老的斗,上宽下窄外面彩绘着各种吉祥图案,里面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和人参果之类,在上面插上青稞穗、鸡冠花和酥油制作的彩花板,藏语叫“孜卓”;

还要准备好一个彩色酥油花塑的羊头(鲁过),现在的冲赛康市场上见到最多的是石膏作的,也算是与时俱进了。

藏历年到当地人家去拜访,要把切玛里的青稞或是糌粑用右手向天空抛撒三次,一边抛一边说着吉祥话:扎吉德勒彭松措……

藏历年前的拉萨聚集着各区朝圣的人,从他们的藏装就能判断他们来自哪里。

在大昭寺门前总能遇到千里迢迢磕着等身长头而来的朝圣者,多数是一个村子的人集体结伴而行,他们风尘仆仆满脸欣喜之色,额头正中结着一块厚厚的茧子,在广场上一字排开,高僧或亲朋好友为每一个人送上哈达。

拉萨的人家对传统还是会敬畏地坚持,年三十的驱鬼必不可少。

晚饭过后每人团一团糌粑,依次放在眼睛、额头、衣襟、腰腿各处擦一擦、滚一滚,最后冲着糌粑团吹一口气,寓意是除去晦气,带走疾病。这些糌粑团最后被放在一个容器里,里面还有用麦秸扎成的十字形、烧焦成碳的牛粪,这些都是“驱鬼”仪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人用麦秸捆扎在木棍的上端,制成一个草把在天黑下来时点燃,围着屋子转一圈,嘴里说着“出来吧,出来”,然后全家人护送“鬼”上路。走出家门,在十字路口将草把、装糌粑团的容器扔到火堆中,让所有的晦气一并烧走。

之所以选择在村中的十字路口,是因为这样”鬼“才能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按照藏族传统,回家的路上不能回头看,否则会把刚送走的鬼又引回家。

这一天的傍晚,很多十字路口都能看到一堆烟,尤其是在八廊街周边。虽然在拉萨每逢藏历的初一和十五,还有重要的节日,一定是要煨香转经;

而藏区的节日又非常多,感觉隔三差五拉萨就在过节,可是藏历年的隆重和气氛还是有所不同,也像是内地的春节,年三十的街上安安静静,家家户户却热火朝天。

藏历初一,一般要去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和色拉寺等处祈祷。刚过了凌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门前已经排满了手捧着酥油和哈达的人们,而见多识广的管理人员总能从人流里一眼看出谁是游客:你,去买门票。

这一天的罗布林卡免费,可当地人很少。因为在藏族人的传统中初一这一天除了去朝圣,是不会外出欢聚、彼此访问的。从初二开始亲戚好友才开始互相拜年,持续三到五天。

初二一大早,是人们回老家的日子,这一天很多人要赶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庄,在那里煨桑祈祷,全村的人聚在一起喝酒跳锅庄,藏历年的狂欢只有在乡村才真正还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藏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