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9941

青羊宫开光大典(赵其环开光大典)

兴仁信息网2023-03-15 20:52:151

青羊宫的景点按顺序说,急用!!!

步入青羊宫的第一座建筑是山门。原山门建于明代,左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各一尊。还有明代正德十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右边塑有白虎像一尊。并有七星桩,上刻有道教秘传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还有龙凤桩、大石狮一对、龙王井一口等。 现建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龙虎等吉祥物雕镶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精细,造形典雅。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山门上方。此匾为清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笔力遒劲,为青羊宫的中一大文物。

混元殿

是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六百一十六平方米.有石柱二十六根,木柱两根.柱上雕刻有镂空的鹿、凤凰望月。双狮戏球等图案,形象生动活泼。在宋真宗时,真宗崇奉道教,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殿内正中供奉的就是“混元祖师”,祖师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将圈拉伸便是“一”字,故它展示着世界的本原还处于混沌状态,而祖师开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后殿供奉的是“慈航道人”,佛教称“观音大士”。她本是道教十二金仙之一,传说中的“慈航道人”是一位男仙,后因见世界苦难重重,女子却没有出家修行之路,于是便转世为女身,修奉佛法,为女子开了不二法门,从此才有女子出家修行之路。真人端坐莲台,容貌秀丽慈祥,遍洒甘露普渡众生,故道教和佛教都供奉这位慈爱的“女神”。

八卦亭

青羊宫

坐落在三清殿与混元殿之间的八卦亭,突出地体现了道教教义特征,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它布局紧凑,精巧大方,整体建筑共三层,建于重台之上,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圆形,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两重飞檐鸱吻,四周有龟纹隔门和云花镂窗,南向正门是十二属相太极图的浮雕,造型古朴典雅。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结构,相互斗榫衔接,无一楔一栓。亭高约20米、宽约17米。石板栏杆上两层均为八角形。每层飞檐都精雕着狮、象、虎、豹,各种兽物镶嵌在雄峙的翘角上。屋面为黄绿紫三色琉璃瓦,屋顶莲花瓣衬托着独具风格的琉璃葫芦宝鼎,高约3.6米,造型优美,甚为壮观。双排擎檐石柱共16根,皆由巨石凿成。高约4.8米,直径约50厘米。其中外檐石柱八根浮雕镂空滚龙抱柱,气势磅礴,栩栩如生,是我国罕见的石雕艺术珍品。八卦亭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当年建八卦亭时,将要竣工前夕子时,面对三清殿的石柱盘龙复活,意欲腾云而去,被月御值日使者发现,则以神拳定于柱上,现在这个柱头上还留着那个拳头印。

三清殿

又名无极殿,是青羊宫的主殿,始建于唐朝,重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三清殿基长四十米,为正方形,总面积一千六百平方米.外檐柱上雕刻着童儿、双狮戏球等艺术木雕,有一副贴金对联:“福地卧青牛石室烟霞万古,洞天翔白鹤蓬壶岁月千秋”。此联为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所书。殿前左陈一钟、名曰“幽冥钟”,是明朝时铸造,重约三千多公斤。右配一应鼓,每逢初一、十五和吉庆大典便击鼓鸣钟,晨钟暮鼓,幽远清晰,给人以更加宁静的感觉。 大殿两边还塑有十二金仙,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 殿内共有三十六根大柱,其中木柱八根,代表着道教的八大天王;石柱二十八根,代表天上廿八星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冀、轸。此殿建筑宏伟而庄严,在全国尚属少见。

斗姥殿

斗姥殿建于明代,为楼底式建筑。殿内供奉的斗姥,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道书中说她名紫光夫人,共生了九个儿子(即九皇),分别是:玉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斗姥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太上玄门日诵晚课仙经》中云“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所以,斗姥也是一位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 在斗姥右边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间所说的王母娘娘。在古代神话有着她的许多传说,最为脍炙人口的则是她和周穆王的一段交往。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中说: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一缠绵的爱情故事,为人们所共知。道书中说:“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为蟠桃盛会,传说这天是王母的诞辰,各路神仙都要来为她祝寿。 左边祀奉的是土皇地祗,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灵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书中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天圣后土皇地祗”即民间所称的“地母”。两边分别塑有南斗六星、南极长生大帝(寿星)、和北斗七星。斗姥殿是青羊宫现存的唯一明代原建筑物。

后苑三台

后苑三台建立在土坡之上。左为“降生台”,原塑一白发婴儿,他便是刚出世的老子,相传老君分身降化于此。右边是“说法台”,台上塑有老子对关令尹喜说法之像。相传老君于此处为尹喜讲解道法。中间一台是紫金台,又名“唐王殿”。塑有唐王李渊夫妇之像和其子李氏民之像。 三台按中轴线对称格式布局,十分严谨。唐五殿居轴线正中上方,另二台分别于左右两侧,平面布避呈三角鼎立之势,正应天上“三台星”之局。同时也形成了青羊宫整个建筑群的有力压轴。

玉皇殿

原殿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建造,后因危楼拆除。现新殿建于1995年,楼底结构,殿内楼上供奉玉皇大帝,楼下前供奉三官大帝,后供奉紫微大帝和真武大帝像。 铜羊两只都是黄铜铸成。长90厘米、高60厘米,俗称青羊。其中单角铜羊是清雍正元年(1723年)大学士张鹏翮(别号信阳子)从北京买来送给青羊宫的,以负青羊宫之名的。其底座有记事性诗文:“京师会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下款有“信阳子题”四字。单角铜羊其实是十二属相化身,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青羊宫建筑(12张)、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相传这只青铜异兽是宋代河南开封经梅阁之物(羊颈部补疤处原有“红梅阁”三字)。另一双角铜羊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成都张柯氏延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铸造,献给青羊宫的。

青羊宫斗姥殿

青羊宫斗姥殿建于明代,为楼底式建筑。殿内供奉的斗姥,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道书中说她名紫光夫人,共生了九个儿子(即九皇),分别是:玉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斗姥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青羊宫环境(20张)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太上玄门日诵晚课仙经》中云“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所以,斗姥也是一位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 在斗姥右边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间所说的王母娘娘。在古代神话有着她的许多传说,最为脍炙人口的则是她和周穆王的一段交往。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中说: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一缠绵的爱情故事,为人们所共知。道书中说:“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为蟠桃盛会,传说这天是王母的诞辰,各路神仙都要来为她祝寿。 左边祀奉的是土皇地祗,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灵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书中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天圣后土皇地祗”即民间所称的“地母”。两边分别塑有南斗六星、南极长生大帝(寿星)、和北斗七星。斗姥殿是青羊宫现存的唯一明代原建筑物。

交通状况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九号 公共交通:经过“青羊宫”的公交车线路:5、17、22、25、27、42、46、58、82、301路 导游图

门票与开放时间

开、闭时间: 夏季:08:00—18:00 冬季:08:00—18:00 成都青羊宫:10元/人词条图册更多图册青羊宫(2张)

青羊宫建筑(12张)

青羊宫环境(20张)

青羊宫的主要景点

青羊宫原山门建于明代。左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各一尊,还有明代正德十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右边塑有白虎像一尊,并有七星桩,上刻有道教秘传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还有龙凤桩、大石狮一对、龙王井一口等。

现新建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龙、虎吉祥动物雕饰镶嵌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细致、造形典雅。殿顶塑有两条游龙正戏抢灵珠。

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山门上方。此匾为清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笔力遒劲,为青羊宫的文物。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是青羊宫的主殿,始建于唐朝,重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三清殿基长四十米,为正方形,总面积1600平方米。外檐柱上雕刻着童儿、双狮戏球等艺术木雕,有一副贴金对联:“福地卧青牛石室烟霞万古,洞天翔白鹤蓬壶岁月千秋”(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所题)。殿前左陈一钟,名曰“幽冥钟”,是明朝时铸造,重约三千多公斤。右配一应鼓,每逢初一、十五和吉庆大典便击鼓鸣钟。

殿内共有三十六根大柱,其中木柱八根,代表着道教的八大天王;石柱二十八根,代表天上廿八星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冀、轸。此殿建筑宏伟而庄严。

三清殿内供奉的是道教最高极尊之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太上道祖。大殿两边还塑有十二金仙,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燃灯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

三清殿前有两只铜铸青羊,它们是青羊宫的镇馆之宝,左侧为单角青羊,右侧为双角青羊。单角青羊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征,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头、鸡眼、狗肚、猪臀。单角青羊为雍正元年,清朝大学士张鹏翮捐赠。双角青羊是成都信徒张柯氏延于道光九年捐赠。底座铭刻记其事,铭文云:“京师市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落款为“信阳子题”,信阳子乃张鹏翮之号 。 坐落在三清殿与混元殿之间的八卦亭,突出地体现了道教教义特征,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八卦亭高约20米、宽约17米,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它布局紧凑,精巧大方,整体建筑共三层,建于重台之上,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圆形,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两重飞檐鸱吻,四周有龟纹隔门和云花镂窗,南向正门是十二属相太极图的浮雕,造型古朴典雅。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结构,相互斗榫衔接,无一楔一栓。

八卦亭石板栏杆上两层均为八角形。每层飞檐都精雕着狮、象、虎、豹,各种兽物镶嵌在雄峙的翘角上。屋面为黄绿紫三色琉璃瓦,屋顶莲花瓣衬托着独具风格的琉璃葫芦宝鼎,高约3.6米,造型优美,甚为壮观。双排擎檐石柱共16根,皆由巨石凿成,高约4.8米,直径约50厘米。其中外檐石柱八根浮雕镂空滚龙抱柱。 斗姥殿也称元辰殿,长约十米,宽约九米,建于明代,为楼底式建筑。殿内供奉的斗姥,全称为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姆元君,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也是六十甲子太岁本命星君的首领。道书中说她名紫光夫人,共生了九个儿子(即九皇),分别是:玉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斗姥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太上玄门日诵晚课仙经》中云“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所以,斗姥也是一位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

在斗姥右边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间所说的王母娘娘。道书中说:“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为蟠桃盛会,传说这天是王母的诞辰,各路神仙都要来为她祝寿。左边祀奉的是土皇地祗,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灵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书中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天圣后土皇地祗”即民间所称的“地母”。两边分别塑有南斗六星、南极长生大帝(寿星)、和北斗七星。斗姥殿是青羊宫现存的唯一明代原建筑物。 玉皇殿位于斗姥殿“福、禄、寿”的巨大照壁后面。玉皇殿原殿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建造,后因危楼拆除。新殿建于1995年,楼底结构,长约18米,宽约六米。殿内楼上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尊神。楼下前供奉三官大帝,后供奉四御之一的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像。

青羊宫的历史沿革

青羊宫原名青羊肆,始建于周朝。

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 ,诏改为青羊宫。

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

至明朝,唐代所建殿宇不幸毁于天灾兵焚,破坏惨重,不复唐宋盛况。

现存建筑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陆续重建恢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青羊宫受冲击,宫内的道士被撵出,勒令还俗 。在改革开放后又多次修葺。

1984年,青羊宫张元和道长与四川巴蜀书社达成协议,联合重印《道藏辑要》。使得中国唯一幸存下来的清代刻版《道藏辑要》重新印刷行世。

1983年4月9日,青羊宫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

2002年12月27日,青羊宫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6月10日,为保护清代宰相张鹏翮所赠铜质青羊,已将其作为文物被珍藏在青羊宫。而仿制铜羊于2004年6月9日上午10时30分进行开光揭幕仪式让信众抚摸。

青羊宫有什么好玩的

有象征吉祥幸运的青羊,有八卦亭,有历史悠久的道观,去许个愿吧...

请问佛教中开光是什么意思啊?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

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开光是啥意思?

【释义】

1.犹通光,使光线射入。

2.佛像、神像塑成后,择吉日举行仪式,画眼点睛,开始供奉。 宋 黄庭坚 《南康军开先禅院修造记》:“然其主僧率常以行义耆老。至 善暹 时,乃有众数百人,所谓‘海上横行 暹 道者’也。於是开光,始为禅林矣。”

3.借指人理发、剃头或刮脸。含诙谐意。

4.装饰方法之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留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菱形、心形等)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里饰以花纹。常见于景泰蓝、雕漆、陶瓷器皿上的图案装饰。

【注音】 kāi guāng

【造句】

图片所示挂式佛珠,曾经五行导入法开光,有镇邪魔作用,旅行,远行,人士必备。

2.这尊佛像是由中央美院的雕塑专家精心雕琢,并经过开光后祀奉于此的。

3.该藏品每个棱面均设蓝框白地开光,内绘花鸟图景,背景的淡蓝天空旷远朦胧。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