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0402

关于古代嫁娶的描述,中国传统的嫁娶

兴仁信息网2024-03-12 22:17:150

关于古代婚礼的描写

古代婚礼流程介绍

1、亮轿:将花轿停在新郎的家门口,向周围四邻展示一番。

2、发轿:新郎来到新娘的家,迎娶新娘上花轿。

3、起轿:轿夫起轿,两面敲锣打鼓,热闹地前往新郎的家。

4、中途颠轿:这里的意思指的是挡煞。

5、新娘下轿:地上要铺上红毯,新娘的鞋子不能沾地。

6、过火盆:新娘过火盆象征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7、跨马鞍:在马鞍上放个苹果,跨上去寓意着平平安安。

8、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个礼拜仪式是大家都知道的,无论是现在的农村还是城市都还在延续着这个礼仪。

9、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10、喝交杯酒:喝上一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11、敬茶改口:给长辈敬茶的时候要改口称呼对方的父母为爸妈。

12、进入洞房:在床上和创下丢满枣子和桂圆,寓意早生贵子。

古代婚礼的三个阶段

1、婚前礼:指的就是现代的“订婚”;

2、正婚礼,指的是现代的“结婚”礼仪,就是举办婚礼的意思 ;

3、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代表着男女双方再婚后所要扮演的角色;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

古代婚嫁的礼仪

婚礼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最大的礼仪。和其他习俗相比,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从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类当时文明教化的程度。古代的婚姻中间有许多繁琐的程序,尽管如此人们却也都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目的只有二个:一是使婚姻得到社会的确认,二是为新婚夫妇清除邪恶,祈求美满幸福的生活。时下有一部分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婚礼与众不同,又有一部分开始走向了传统。在这里我将我国古代的婚嫁礼仪与大家做一下介绍,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一、说媒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媒人可以主动的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还有一句话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

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三、定聘

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

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由于定聘时已拿上半礼,这时全部纳完俗称下半礼。其他的礼物列成礼单,夹在礼书之内。礼单上面必须有布帛、绸缎、纱罗之类,这些布料是为新婚缝制衣服的。女家也要回些礼物,缮好礼书交来人带回。送礼之后,距婚期已经不是太远了。

五、迎亲

迎娶的当日,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盒队,浩浩荡荡、鱼贯而至。花轿一到,女家奏乐鸣炮相迎。迎亲的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花轿落地,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大人。并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们行过礼后,伴娘就挽着新娘上花轿了。上轿时,新娘一般要“哭嫁”,表示对父母的依恋。娶亲的归路,必须走另一条路,也叫不走回头路。

六、拜堂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意识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

通赞:新郎新娘进香。

引赞:跪,献香。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七、闹洞房

闹洞房主要是由于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亲包办的婚姻,男女双方在结婚前都没有任何的接触,有的连个面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了解和熟悉了。现在一下子成为了夫妻,肯定十分的陌生,有了这么一个闹洞房的过程,就可以改变那种出现冷漠的气氛,使新人尽可能的减少生涩之感,尽快地使小夫妻进入亲热的状态。所以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越闹越喜,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及新婚三日无大小的说法。

古代结婚场面的描写

鼓乐喧天,鞭炮齐鸣

求描写古代婚嫁的唐诗、宋词、元曲(三者都行),急需答案!

1、初宵看婚

(唐)杨师道

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蛾。

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

轻啼湿红粉,微睇转横波。

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

2、《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中国古代著名的从恋爱到结婚的诗作,其中“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即描写了隆重的结婚场面。

3、《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兴也。桃,木名、华红,实可食。夭夭,少好之貌。灼灼,华之盛也。木少则华盛。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妇人谓嫁曰归。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兴也。蕡,实之盛也。家室,犹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兴也。蓁蓁,叶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

朱熹注【题解】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

4、《新嫁娘诗》

(清)黄遵宪

全诗五十二首,以细腻笔划描绘梅州地区新嫁娘自订婚成礼,鸾舆笙歌,烛影摇红,耳鬄鬓厮磨,闺房私语,姻亲徃还,当家作主以至喜获麟儿所历之种种情怀.这里精选部份认以飨读者.

1.前生注定好姻缘,彩盒欣将定帖传;私展鸾书偷一笑,个人与我是同年.

注:定帖:即鸾书或鸾庚. 释:这是写男方回写鸾庚,姑娘偷看,两人正好同年而喜怀之情.

2.屈指三春是嫁期,几多欢喜更猜疑;闲啨闲绪萦心曲,尽在停针倦绣时.

3.向娘添索嫁衣裳,只是含羞怕问娘;翻道别家新娶妇,多多满迭镂金箱.

注:镂金箱是旧时嫁妆,盛随嫁衣物. 释:这两首是写姑娘作绣准备嫁妆之情.

4.烛影花光耀数行,香车宝马陌头忙;红裙一路人争看,道是谁家新嫁娘.

注:旧时出嫁极为隆重,鼓乐前导,继而嫁妆箱柜,拖青引道,乘大红花轿,后有媒人小轿,小舅乘马相随,仪仗极盛. 释:这首是写出嫁情景,路人争看之情.

5.姗姗莲步下舆初,几个阿鬟取次扶;未展花须先露眼,不知夫婿貌何如.

注:花须为新娘面纱. 释:旧时婚配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互不相见至拜堂成礼始得偷觑对方. 释:这首是写到男方家后急想见郎之情.

6.青毡花席踏金莲,女使扶来拜案前;最是向人羞答答,彩丝双结共郎牵.

注:金莲本指女鞋,这里指新娘的脚. 释:这首写新娘拜堂之情.

7.腰悬宝镜喜团圆,鬓挿银花更助妍;一见便教郎解带,此时心醉态嫣然.

释:这首写进入洞房后新郎为新娘解冠戴装饰之情.

8.谁家年少看新娘,戏语谀词闹一房;恼煞总来捉人臂,教将香盒捧梹榔.

释:这首写闹新房发喜糖之情.

9.酒阑人静夜深时,闻道郎来佯不知;乍整钗头还理鬓,任他催唤故迟迟.

释:这首写新婚初夜睡前之情.

10.深藏被底心偏怯,乍解衾情笑亦荘;私怪檀郎太轻薄,破题先索口脂香.

檀郎为晋代美男子潘岳,后人引作对所慕男子之昵称. 释:这首写新人上床后亲吻之情.

11.云鬟低拥髻斜倚,此是千金一刻时;又是推辞又怜爱,桃花着雨漫支持.

释:这首写新婚之夜恩爱之情.

12.香糯霏屑软于绵,纤手搓来个个园;玉碗金瓯分送后,大家齐结好姻缘.

注:客家乡俗新婚次晨新娘须亲手做汤园分送亲邻. 释:这首写新娘做汤圆之情.

13.青油雨伞碧油缸,更送鱼双鸡一双;亲串三朝偠女后,并肩絮语坐纱窗.

释:这首写女方母亲来探三朝馈送食物母女交谈之情.

14.零星琐屑米同盐,刚要当家未尽谙;夜静共郎详细述,鸳帷琛处语喃喃.

释:这首写新娘当家与郎细谈之情.

15.箱囊收拾上金车,一月圆时要转家;何许归期向郎道,画栏开到石榴花.

释:这首写满月后新妇回娘家之情.

16.低笑轻怜情意投,此乡真个是温柔;一枝红玉软如锦,递与香郎作枕头.

注:红玉为女人之手臂也. 释:这首写夫妻恩爱之情.

17.偶然唐突变容光,做个生疏故试郎;一枕芙蓉向郎掷,道郎今夜莫同床.

释:这首写新妇抛枕试郎之情.

18.几日情怀费我猜,腰肢无力首难抬;枕边密与檀郎语,"怪底红潮信不来".

释:这首写新妇怀孕之情.

19.报产麟儿乍寝床,一时欢笑到重堂;锦绷抱向怀中看,道似阿爷还是娘.

注:重堂为高堂即翁姑. 释:这首写生儿高兴之情.

20.闲凭郎肩坐绮楼,香闺细事数从头;画屏红烛初婚夕,试问郎还记得否?

释:这首写夫妻并坐回忆前事之情.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

古代婚嫁的礼仪

婚礼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最大的礼仪。和其他习俗相比,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从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类当时文明教化的程度。古代的婚姻中间有许多繁琐的程序,尽管如此人们却也都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目的只有二个:一是使婚姻得到社会的确认,二是为新婚夫妇清除邪恶,祈求美满幸福的生活。时下有一部分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婚礼与众不同,又有一部分开始走向了传统。在这里我将我国古代的婚嫁礼仪与大家做一下介绍,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一、说媒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媒人可以主动的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还有一句话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

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三、定聘

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

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由于定聘时已拿上半礼,这时全部纳完俗称下半礼。其他的礼物列成礼单,夹在礼书之内。礼单上面必须有布帛、绸缎、纱罗之类,这些布料是为新婚缝制衣服的。女家也要回些礼物,缮好礼书交来人带回。送礼之后,距婚期已经不是太远了。

五、迎亲

迎娶的当日,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盒队,浩浩荡荡、鱼贯而至。花轿一到,女家奏乐鸣炮相迎。迎亲的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花轿落地,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大人。并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们行过礼后,伴娘就挽着新娘上花轿了。上轿时,新娘一般要“哭嫁”,表示对父母的依恋。娶亲的归路,必须走另一条路,也叫不走回头路。

六、拜堂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意识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

通赞:新郎新娘进香。

引赞:跪,献香。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七、闹洞房

闹洞房主要是由于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亲包办的婚姻,男女双方在结婚前都没有任何的接触,有的连个面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了解和熟悉了。现在一下子成为了夫妻,肯定十分的陌生,有了这么一个闹洞房的过程,就可以改变那种出现冷漠的气氛,使新人尽可能的减少生涩之感,尽快地使小夫妻进入亲热的状态。所以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越闹越喜,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及新婚三日无大小的说法。

《仪礼》中记载古人婚有"六礼","六礼"包括下面哪些内容

六礼,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六礼已被新式婚俗所取代。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