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0662

2023白羊座流星雨什么时候来,白羊座流星雨什么时候会出现

兴仁信息网2023-09-06 17:59:290

天琴座流星雨2023年4月22号几点

天琴座流星雨2023年4月22号20:00。

天琴座流星雨是一个观测历史非常悠久的流星雨,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87年,与传统三大流星雨相比,天琴座流星雨的流量不算大,但亮流星多,且多火流星。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2日20时40分,天琴座流星雨迎来极大期。

基本简介

天琴座是北天银河中最灿烂的星座之一,因形状犹如古希腊的竖琴而命名。它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列出的48个星座之一,也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定的88个现代星座之一。虽然天琴座面积不大,但是并不难认,因为它的主星织女星是“夏季大三角”的其中一个顶点。

由北面开始顺时针方向,天琴座被天龙座、武仙座(海格力斯)、狐狸座及天鹅座所包围。中心位置:赤经18时 50分,赤纬36°。座内目视星等亮于6等的星有53颗,其中亮于4等的星有8颗。

今夜流星雨几点2023

预计出现日期大概13日-14日。

双子座流星雨的流星可以在夜空的任意位置划过,不过如果沿着这些流星的路径向回看,它们仿佛都是从双子座的一个点冒出来的。这场接近年末的流星雨通常是每年最精彩、最稳定的。

2023流星雨具体时间地点

2023年流星雨具体时间地点如下:

流星雨在空旷地带都能观测到。

2023年1月3日23时,象限流星雨更大时段。

2023年4月22日20时天琴座流星雨更大时段。

2023年5月5日09时,水瓶座流星雨更大周期。

2023年7月28日11点水瓶座三角洲南部流星雨更大。

2023年8月13日3时,英仙座流星雨更大周期。

2023年10月10日20时南方流星雨更大时段。

2023年10月21日19时,猎户座流星雨更大时段。

2023年11月12日19时,北金牛座流星雨更大。

2023年11月18日02时流星雨更大时段。

2023年12月14日15是流星雨更大时段。

2023年12月22日23时小熊座流星雨更大时段。

2023年第一场流星雨来了,哪些地区可以观测到?

流星雨是宇宙当中流星碎片,在平行宇宙上运行时以极高的速度投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束,而且是从天空中一个辐射点发射出来的,而且大部分的流星体都比沙粒还要小,流星雨形成的过程十分复杂,是外空间的尘埃颗粒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从而使尘埃气化形成光束,在高速移动的过程当中,会产生近百万里的速度。而且观测流星雨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大型的流星雨用眼睛就可以直接观测到,比较小的流星雨,可以使用光电、雷达和分光光度的进行观察。2023年第一场流星雨即将到来,在许多地区都可以看到这场流星雨,此次流星雨是一场大规模的流星雨,可能大家都会问那么这场流星雨在哪些地区能够看到。其实流星雨在很高的大气层当中,在地球任何地区都可以观看到流星雨,只不过想要观看到流星雨一定要在流星雨划过的过程当中进行观看,毕竟流星雨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不能够及时抓住这段时间,那么可能就会观看不到流星雨,而且此次流星雨的时间可能在后半夜,时间比较晚,大多数人应该都已经睡觉,所以说此次流星雨想要观看到在北方地区可能更容易一点。而且此次的流星雨辐射点都在地平线以上,所以此次问看流星雨在半夜进行,观测比较合适这次的流星雨时间可能比较久,而且流量比较大此次的辐射点比较靠北,北方的大部分城市都能够观看到,比如说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等这些地区,都可能在后半夜时观看到流星雨,但是这并不代表南方地区就看不到此次流星雨,只不过南方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就要等待的时间更久,才有可能看到此次的流星雨。

中国哪几个地方能看到狮子座流星雨的爆发,流星能持续几个小时

11月18日也就是明天早晨5时40分左右,有着“流星雨之王”称号的狮子座流星雨将有一次大爆发,届时每小时可能有300颗左右的流星划过夜空。

狮子座流星雨光临地球有一定的规律。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它都会如约而至。但是每年出现的流行数量都不同,今年则是较多的一年。此次流星雨可能在明天凌晨5时40分左右达到最大值,每小时大概会有300颗甚至500颗流星划过天空,达到“大雨”级别。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说,今年的狮子座流星雨,中国是比较有利的观赏地区之一。因为中国早上5点以后是最佳观测时间,这时月亮刚刚落下,太阳还没有升起,没有月光影响,观测条件也最好。

据了解,不少国外天文学家也要来到中国进行观测。而下一次在我国观测到较大流星雨爆发可能要等16年。

据专家介绍,在18日5时44分和5时51分,将出现两个流星暴雨级别的流量峰值,最大天顶流量将分别达每小时950颗和每小时600颗左右,甚至有可能上千。我国的甘肃、西藏、、青海等地观测条件最佳。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流星,而在北京地区流星雨最佳观测时间是在18日凌晨2时至5时之间。

狮子座流星雨来袭,能与超级月亮一争高下吗?

太空如同一个剧场,为地球人上演着一出出好戏。几天前几十年一遇的超级月亮刚刚霸气登场,接下来我们很快就能一睹狮子座流星雨的芳容。

可惜这么紧凑的节目编排可能会让这场流星雨的追随者感到些许失望。首先是可见度差的问题。超级月亮如同一盏巨大的聚光灯,在夜空中占据着极大的亮度优势,这会让流星雨显得黯然失色,观星者观测到的流星雨数量也可能随之减少。

今年这场流星雨将在11月17日中午达到高峰,观星者可以在11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之间寻觅它们的踪迹。

今年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不会出现大爆发,天顶流量仅为每小时10颗至15颗。当地球途经特别密集的彗星碎片群时才会发生大爆发。

不过,多达一半的流星将带着明亮尾迹划过夜空。运气好的话,还会遇到灿烂的火流星,不过概率很低。

在很早以前,流星雨让不明所以的人感到恐惧、甚至大为惊慌。有人将之比喻为“天空落火”,甚至误以为天上的星星会因此都落光了。不过,随着人们的认识加深,这些说法早已成为笑谈。

(早期人类将狮子座流星雨看作是一种天空落火的现象)

狮子座流星雨的成因

这场一年一度的天文盛宴都是在11月份上演。每年这个时候,地球轨道都会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的轨道相交,从而出现狮子座流星雨。

这颗彗星环绕太阳的周期是33.3年,这也是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的周期。在公转过程中,它不断抛洒着自身的物质,在行进的轨道中留下或稀疏或密集的碎片颗粒。当地球轨道穿过它的轨道时,碎片就会划过大气层落到地球表面,这一穿越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阻力让彗星碎屑变得炽热,进而化身火球,成为美丽的流星。

这些碎屑通常仅有沙粒或豌豆大小,因此它们在撞击地面前常会燃烧殆尽。下落后仍然幸存并落到地面上的流星被称为陨石。但狮子座流星雨产生陨石的可能性不大。

流星不是星!物质瞬息陨灭

“流星”这一名词其实并不很恰当,因为它们是掠过大气层时因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的物质碎片,并不是星星。不过,把这种转瞬即逝的天文现象称为流星,倒也贴切地传递了物质瞬息殒灭的幻妙感。

与狮子有关系吗?

这一流星群的名字取自狮子星座,因为该星座是它们的辐射点。辐射点不是一点,而是天穹上一块小小的区域。注意流星的滑行路径,只有自狮子星座划出的流星才能称为狮子座流星,而且它们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以71公里/秒的高速冲击着地球大气层。

辐射点实际上是一种视觉错觉。就像站在铁轨上,望向远方,两道铁轨仿佛交汇一起。流星也类似铁路轨道,沿着彼此平行的轨迹滑落天空。透视的错觉让我们误以为,狮子座流星群的起始点都源自狮子星座。

1966年的“流星风暴”

历史上,1799年、1833年、1866年和1966年的大爆发中,狮子座流星雨都十分慷慨地将自己的绚烂身姿展现给世人。尤其在1966年,爆发了很可能是现代历史中最蔚为壮观的“流星风暴”,高峰期时流星如同瀑布一般从辐射点飞流而下,天顶流量高达15万颗。今年又恰巧与1966年相隔50周年,我们不妨对那年的盛况多说几句。

(历史中壮观的“流星风暴”景象)

如今,科学家们可以利用高速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对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碎片进行定位,并精确预测地球将何时与最为密集的碎片群相遇,但这一技术在50年前并不存在。彗星碎片只有进入地球大气层中,才能被观星者看到。当时,如同捉迷藏一般,唯有训练有素的天文学家能够大致做些猜测。

1966年,据观星者描述,在最初的一个小时内出现了30多颗流星,大家根本料不到后来这场“小雨”会演变成“大风暴”。接下来划过天空的流星雨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很难数得清。各个方向落下的流星就像空中撑起的大伞。而且当时还爆发了火流星,有时火流星的残光尾迹会像幽灵一般在空中停留长达一分钟。

2033年将上演愤怒大爆发

大约每隔33年,地球就会穿过坦普尔?塔特尔彗星最为密集的碎片群,这时人类就能欣赏到流星大爆发的壮观景象,每小时成千上万的流星让人们目不暇接。是否对此倍感期待?狮子座流星雨的下一次大爆发将在2033年上演。有趣的是,下一次和今年同样级别的超级月亮将在2034年出现。届时狮子座流星雨将是绝对的主角,不必像今年这么受委屈了。

最佳观看条件

在南北半球都能观看到狮子座流星雨。不过需远离城市灯光等光污染,偏远的国家公园是不错的选择,人们在其中可以找到一块宽敞的开阔地带。

午夜过后,在天空的任何区域我们都有可能捕捉到流星,但黎明前的数小时被视为最佳时机。因此可以在午夜之前小睡一会,但是小心别睡过头了。

不过天气也很重要,在不被云层遮挡的情况下,无需特殊设备,通过肉眼就能在晴朗的夜空中捕捉到流星。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耐心。观星是一场需要静心等待的修行。所以带好保暖衣物等必需装备,让自己能够舒服地坐着或躺着。躺着等待流星是最舒适的懒人观星法。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科学公民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