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853

古人取名字的方法,古人是如何取名字的

兴仁信息网2023-09-21 11:50:350

古人怎么取字

“字”,也称 ”表字“,是中国的“特产”,外国人没有。

字,是一个人的名字的注解、补充和延伸。字,必须与名相呼应,互为表里。比如:

1,曹操,字孟德。“孟”表示庶出的老大,“德”是“德性”的意思,与“操行”一词相呼应;

2,赵云,字子龙。常言道:龙从云、虎从风;

3,孙权,字仲谋。“仲”是“老二的意思,”权谋“一词,谁都知道;

4,马超,字孟起。表示他是马腾的”侧室“生的,老大;

5,马谡,字幼常。表示他是老马家的 ”小五哥“;

6,杜牧,字牧之。这种情况叫做“以字行”。当名是动词、形容词,字要以字行:

孟浩-----字浩然、李白-----字太白,......

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 “字”。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有 “字”。

贫苦的老百姓不可能有字,没听说武大郎的字叫什么。

蒙古鞑子灭亡中国后,南方的汉族人连名都不许有,更别说字了。

土财主、奸商,斗大的字不识半升,也弄个字,人模狗样的。

古人称呼他人,一般称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礼貌,人家会恨死你。

一个人的字,是在成年后才有的。年轻人为了表示谦逊,都说:”年幼,无表“。

古代的中国是 “礼仪之邦”,封建道德讲的是 “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现在的中国,讲什么?讲的是拜金、作假、欺诈,还要字干什么?

时过境迁啦!

古代人在取名上有哪些讲究?

古人取名,大至帝旺将相,小到黎民百姓,都非常注重五行理论的运用,因为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世间诸般和谐皆由于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取名”就是按照这种原理去实现五行的平衡。

例子:成祖一朱棣(木)→仁宗——朱高炽(火)→ 宣宗——朱瞻基(土)→英宗——朱祁镇(金)→ 宪宗——朱见深(水)→孝宗——朱佑樘(木)→ 武宗——朱厚照(火)→穆宗——朱载垕(土)→ 神宗——朱翊钧(金)→光宗——朱常洛(水)→ 思宗——朱由检(木)

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的,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为名,平为字,平与原二字相连。

孔融,字文举,融为名,意为融会贯通,文举为字,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号,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还有号,号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

字与号在清末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渐被笔名、艺名、绰号等取代。

古人作品命名的方法

狮子座

古人怎样起名字?

:“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宗教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综上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先秦时期的古人是怎么起名字的?

《左传》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长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

为什么古人的名字好听?古人是怎样起名字的呢?

且不说古人的名字好听还是不好听,单从古人起名的这个态度上,就可以看出古人对“名字”是相当重视的。“名字”可以看成人一生中有规律,有章法的一种“符号”。古人分名与字,还有号。就拿宋朝的伟大词人苏轼来说,他的号称之为铁冠道人或者东坡居士,所以世人又称他为苏东坡与苏仙。

但是反观科技发展迅猛的现代,诗越来越不受人重视了。诗不受重视,那么诗意也就荡然余存了。这就是现代人起名字没有古代人起的名字那么动听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列举一下三位古人的名字,来感受一下古人的名字中的诗意。这三个名字是多么的动听啊。

第一位:虞姬。且不论虞姬二字究竟是何意。但是,听到“虞姬”二次,就给人一种浪漫的诗意感觉。名如其人,虞姬是中国古代的一大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项羽与她恩爱一生,在中国历史上成就了一段凄美壮举的爱情。

第二位:貂蝉。貂蝉是中国古人虚构出来的人物。虽然历史上没有此人,但是她的名字却是古人所起的。貂蝉是多么巧妙的名字,貂与婵都是属于动物。但是这两种动物的名字一结合,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第三位:列举了两大美女的名字,下面我们列举一位男性的名字。这个名字是三个字的,叫做李商隐。这个名字起得也特别的好听。他的名字犹如他的诗,非常的细腻。

这就是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比现代人的名字要那么动听的原因,看到这三位古人的名字后,您是否为他们的名字之美所触动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