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043

鲁道夫占星全书,适合当占星师的人

兴仁信息网2023-11-02 10:36:360

如何学习占星术,以及,如何学习

很遗憾国内没有正规的培训机构或者院校设置占星专业。

全世界最专业的占星教学机构是英国皇家占星学院以及伦敦占星学院,在和有一些从伦敦占星学院学成归来的占星师如鲁道夫、韩良露等人在港台授课,大陆只有网授。

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看到占星学被大陆正式接受。目前中国还是以周易为尊的。

我自己买了很多书,如鲁道夫的《占星全书》,这本书你可以当基础书先看一遍。

占星是很古老的学术,很多古书都失传了,一些好的教材更是没有再印,大陆更是非常难找这方面的资料,《占星玩家手册》这部书我买了复印本,因为市面上已经绝版,这部书建议你看完《占星全书》后作进阶学习。

希望你是真心坚持学占星,不然花钱买书也很冤枉,我前前后后复印、打印、买书也花掉很多钱了。

真的要学占星多看看网上的书店,还有一些占星网站的资料下载,另外我觉得家里有条件最好是去伦敦学习。

求推荐中文占星进阶书籍,流年次限三限等

比较出名的《生命四元素》,《当代占星研究》,《占星相位研究》,《占星十二宫位研究》,《内在的天空》这些都是本命盘的,没有涉及推运与合盘,《生命的轨迹》讲的比较深,涉及本命推运等,适合有一定基础看,不适合入门,鲁道夫的《占星全书》本命,推运,合盘都有讲,但合在一本书里,总觉得是一种纵观的介绍多一些,鲁道夫的书,都很浅显易懂,但个人觉得不够深入的,如果你只是入门占星,那么这本书应该暂时足够了,《占星流年》没看过,但据我所知道的中文占星书而言,这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本专讲行运,次限,太阳弧等推运的入门书,市面上的其他书,像《生命历程全占星》,《占星流年实务》什么的,都只是在讲行运。

中国的占星书不是很多,想要自学占星更深入,那么你必须看外国的原文资料

请推荐星座学习的书,谢谢!

嘻嘻

想系统全面的了解星座知识就买全套的《生日密码》吧

嘿嘿一共12本

每本详细介绍一个星座

嘎嘎

我就有一本我这个星座的

很详尽也很通俗易懂

至于专业的星座网就上上第一星座网吧

很综合全面的一个星座网站

我还常去百度的星座贴吧

只不过只潜水(>﹏<)

百度星座贴吧人气很旺哦

你可以看看,里面都是星座达人哒(^-^)

你就先从自己的星座开始了解星座知识吧,看的多了慢慢就变的资深了

呜呜

从开始最简单的太阳星座到后来的占星

占你硬盘上的上升星座,月亮星座,金木水火土星座~~~

平时多多留意就行

嘿嘿,偶手机纯手工制作噢

祝你愉快!

鲁道夫的主要著作

《 星座预言书》(12册) 1997 雅音出版社

《亲爱的Bye Bye 十二星座分手学》 1998 商智出版社

《精灵世代》 1999 尖端出版社

《 2000年星座运势分析》(12册) 1999 尖端出版社

《 和我的星座男人在爱情中旅行》 1999 未知馆

《 星座Money Guide》 1999 未知馆

《星座泄漏致富天机》 2000 高霖出版社

《2001超级年度占星》(12册) 2000 尖端出版社

《征服酷哥哥十二星座求爱大作战》 2001 春光出版社

《超准!2003星座运势大解盘》 2002 方智出版社

《爱情天体营鲁道夫星座Love分析》 2003 尖端出版社

《2004星座运势分析》 2004 尖端出版社

《 塔罗全书》 2004 春光出版社

《鲁道夫2007星座预言志》 2006 明日工作室

《2007星座好运书》 2006 我识出版社

《 鲁道夫2007星座好运全记录》 2006 我形我塑文化

《占星全书》 2007 春光出版社

《占星进阶辞典》 2007 春光出版社

《占星流年》 2007 春光出版社

《心理占星学全书》 2008 春光出版社

《人际合盘占星全书》 2009 春光出版社 《凯龙星-灵魂的创伤与疗愈》 2011 心灵工坊

《家族占星》 2012 心灵工坊

鲁道夫的个人简介

著名华裔占星家、塔罗师与作家。国际占星研究院(Academy of Astrology)创办人之一。

地球上我认识的人,和你认识的人,相互认识的人际关系最多相隔几层人际...

六度空间”理论又称作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 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

所谓“六度分隔”,用最简单的话描述就是: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1967年,“小世界现象(small world phenomenon)”的假说,大意是说,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中间最多只隔着6个人,也就是说,只用6个人就可以将两个陌生人联系在一起。

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从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招募到一批志愿者,随机选择出其中的三百多名,请他们邮寄一个信函。信函的最终目标是米尔格兰姆指定的一名住在波士顿的股票经纪人。由于几乎可以肯定信函不会直接寄到目标,米尔格兰姆就让志愿者把信函发送给他们认为最有可能与目标建立联系的亲友,并要求每一个转寄信函的人都回发一个信件给米尔格兰姆本人。出人意料的是,有六十多封信最终到达了目标股票经济人手中,并且这些信函经过的中间人的数目平均只有5个。也就是说,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6个人。1967年5月,米尔格兰姆在《今日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实验结果,并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离”理论。虽然在米尔格兰姆之前也有人提出过相关的理论,但是米尔格兰姆是第一个用实验的方式来证明这个理论的人,并使得这个实验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范例之一。在随后的三十多年中,许多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数学家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对六度分割的理论进行了反复的计算和验证,发现世界虽然很大,但是如果将每个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考虑进去,人与人的距离其实很小。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登肯?瓦兹主持了一项最新的对“六度分离”理论的验证工程。166个不同国家的六万多名志愿者参加了该研究。瓦兹随机选定18名目标(比如一名美国的教授、一名澳大利亚警察和一名挪威兽医),要求志愿者选择其中的一名作为自己的目标,并发送电子邮件给自己认为最有可能发送邮件给目标的亲友。到目前为止,瓦兹在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最新论文表明邮件要达到目标,平均也只要经历5~7个人左右。

“六度分离”理论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自身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威力有了新的认识。但为什么偏偏是“六度分离”而不是“七度、八度”或者“千百度”呢?这可能要从人际关系网络的小世界性质的另外一个特征“150定律”来寻找解释。《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马可姆?格兰德威尔在他的著作《引爆流行》中考证了一个名为“郝特兄弟会”的欧洲农民组织,这个组织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定:一个聚居点的人员规模超过150个人时,就要将该聚居点变成两个,这两个点再进行“……150-分离-150……”的循环。格兰德威尔说:“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在古往今来,许多团体建制都无意识地采用了这条规律。例如:在14世纪以后瑞典陆军编有旅,每旅辖3个营,每营辖4个连,每连编150人。我国建国后人民公社的建制人数也为150人。人们不免要问为什么偏偏是150人这个数字呢?人类学家特蕾茜?H?约菲研究发现人类所能处理的社会信息与人类的大脑的视觉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发达程度有关。由罗宾?邓巴领导的研究小组1993年报道了动物种群的规模与其大脑新皮层相对于整个大脑比例相关,在现代人,这个规模大概是147人左右。进而,邓巴在2002年通过西方人比较熟悉圣诞卡片交换行为的调查发现这个人数在153左右。类似的大量研究都表明“150定律”的科学性。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如果每个人的日常密切联系的人际网络是150人左右的话,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就可能有的人数是150*150*150*150*150*150=11,390,625,000,000e1.1*1013。这个数字远超过人类历史上所有各代的人数之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