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255

被动元件涨价进行时,国产替代何时崛起?

新浪财经2021-02-02 04:55:120

文/ 理逻 陈琳(实习生)

除了半导体外,被动元器件也开启了涨价模式。

自去年7月以来,部分被动元器件的价格便持续上涨至今,部分产品涨价甚至达到一倍。

对此,中邮证券认为,被动元件产业链涨价主要受需求支撑。疫情影响下,PC、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需求维持高位,叠加汽车市场持续升温,共同推动行业需求。目前龙头企业订单量较大,工人紧缺叠加上游原材料涨价,共同驱动产业链涨价。

国金证券也认为,经历了2018年的涨价周期、2019年的去库存周期,2020年被动元件行业逐步进入补库存周期。展望2021年,认为得益于经济回暖、创新需求,预计被动元件行业需求持续向好。同时,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出于安全性的考量,国内终端厂商开始逐步将供应链向国内转移,国内被动元件企业加速扩产、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

被动元件又称为无源器件,最常见的有电阻、电容、电感、陶振、晶振、变压器等,其中电容为用量最大的元件,占比超65%。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预测,2019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为158亿美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18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5%。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制造国,MLCC需求有望在5G时代稳步增长,到2023年中国MLCC市场规模约为 53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那么在高行业景气度下,被动元件行业壁垒何在?国产替代前景如何?

需求领域多方提速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5G终端、物联网蓬勃发展拉动MLCC需求爆发式增长。被动元件MLCC下游产业主要为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汽车、液晶电视、数字机顶盒等。具体到各下游需求领域,汽车电子化驱动下,高容值、大尺寸车用MLCC需求井喷。

据村田披露的数据显示,每辆LVO车需要3000颗MLCC,而LV4电动车对MLCC需求量便达到20000颗。兴业证券测算,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带动下,车用MLCC需求量可达25%的复合增速。具体要求上,车用MLCC以大尺寸、高容值、高可靠性产品为主,这对元件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智能手机的功能创新持续带动MLCC单机需求量快速提升。智能手机的新功能如无线充电、快充技术、屏下指纹、TOF摄像头等新应用使得手机结构更加复杂,新增的模块需要更多的被动元件进行稳压、稳流和过滤杂波。

以无线充电为例,通过电容和电感配套形成的谐振电路来产生感应电流进行充电,这就需要大幅增加电感和电容的使用量。另外,物联网设备出货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根据IoT Analytics数据,目前物联网连接数在100亿以上,并以20%以上的复合增速增长,这也将大幅提升产品对MLCC的需求。

产能吃紧,风华高科募资扩产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是MLCC的主要产地,产能占比超过50%,日韩台占比30%左右。但由于设备、材料受限,良品率不高的原因,部分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高容、小尺寸类产品依赖日韩台企业的产能。受疫情停产影响,日本村田、韩国三星电机等龙头被动元件供应商产能吃紧,稼动率处于历史高位,达80%~90%。国内龙头企业如三环集团、风华高科接近满产状态。而下游经销商囤货也进一步加剧了货源紧张。

基于国内对被动元件大增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国内厂商纷纷扩张产能。年初风华高科发布公告称非公开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高端电容基地建设及电阻器扩产项目,因为公司现有产能规模远不能满足国产替代背景下产业链广阔需求。

过往风华高科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方面,资本注入后公司称将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MLCC和电阻产品的研发和产能,提升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

项目建成后,预计2024年可实现高端MLCC新增月产能规模约450亿只、2023年可实现片式电阻新增月产能规模约280亿只。虽然三环集团、宇阳、微容也纷纷在高容和小尺寸产品上布局,但由于被动元件国内市场广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只要各厂商产能不同时释放,竞争态势不会过于激烈。在2024年产能充分释放后,风华在MLCC的月产能可突破600亿只,有望进入全球MLCC生产第一梯队。

技术壁垒尚存,国产替代还需机制改革

分析当前被动元件的行业格局,由于行业技术壁垒较高,日韩台企业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沉淀,相对大陆企业有较大突破,占据广阔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在MLCC行业,龙头企业日本村田市占率为31%,三星电机、国巨集团以19%、15%位居其后,行业CR5为85%,集中度很高。国内MLCC赛道玩家主要为风华高科、三环集团、宇阳、微容等,市占率合计为4%,即国产化率不足10%。

MLCC生产的技术壁垒主要在材料、设备、工艺三个环节。上游材料的关键主要为陶瓷粉体。粉体在MLCC的成本结构中占比在20~45%之间,粉体的自制直接影响MLCC的盈利;粉体的纯度和精细度直接影响MLCC的性能。目前能够实现高纯度、精细度和均匀度的陶瓷粉体制备的厂商以日本和美国为主,日、美的四大头部企业已占据85%左右份额。而国内能批量生产且对外供销陶瓷粉体的厂家仅有山东国瓷材料,市占率在10%左右。

此外,设备环节投资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流延机,国内MLCC厂商的流延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同时,标准化设备不足以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所以厂商需要根据自身对材料特性和工艺理解对标准化设备进行改造。这与材料和工艺环节息息相关,需要长期经验积累和技术改进才可达到良好效果。可见卡脖子的技术不仅在上游陶瓷粉末上,在设备环节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同样是绕不开的难题。

对此,一位机构投资者表示,被动元器件的国产替代,一方面需要大规模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灵活的激励机制。“民营企业机制更灵活,但大规模的资金研发投入是难题,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友善,但机制相对比较僵化,因此相比表面的技术壁垒,深层次的机制窘境更需尽快解决。”

{image=1}

责任编辑:李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