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396

魏凤春:2022年市场没有大的系统性风险 产业视角进行资产配置

市场资讯2022-01-05 19:46:180

创金合信基金2021-2022跨年投资策略会之宏观策略专场于2021年12月30日晚8点到9点举行,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与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华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何宁、创金合信基金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苏彦祝、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婧一起把脉2022。据悉,创金合信基金策略会以圆桌的形式交流,由王婧主持。

2021年12月30日晚8点到9点,创金合信基金2022年宏观策略会举行,图为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

以下为策略会上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的观点速记实录。

预计预期转弱是2022年中国经济最主要矛盾

问:请对即将过去的2021年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回顾。

答:将国内与国外市场分开来看,我认为国外的大逻辑是通胀交易,国内的大逻辑是内生增长。从市场运行的结果来看,符合十四五规划所确定的内生增长的权益资产走势都很好。如果背离了这个大方向,比如不符合共同富裕要求、沉迷于数字鸿沟,和我们的现代化制度不匹配的资产,走势则受到了较大的压制。大逻辑来讲就是,2021年沿着十四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就能找到比较清晰的资产配置方向,预计2022年也应该按照这条路径进行布局。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2022年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请问,明年中国经济最主要的矛盾是这三重压力中的哪一个?

答:我选预期转弱。市场共识是中国经济已经明确进入下行期,但走出下行的分歧很大,可以说预期有点紊乱。中央明确是要质的增长,保量也是为了保质。在这个过程中,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会不会有人把量的增长预期打得过猛。预期管理相当于放风筝,风筝拉下来很容易,把风筝放上去就非常难,正因为难,用力就有可能会过度。

所以,我比较担心在预期紊乱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质和量在度上的失衡,这种不平衡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投资影响都会较大。

财政发力兼顾短期的量和长期的质

问:2022年经济工作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财政部近期下达了明年专项债提前批的额度,显示了中央稳增长的态度。请问,财政发力的主要方向会在哪里?

答:我觉得中央要求稳中求进。稳一定要稳增长吗?这点很重要。中国的长期高质量发展对数量驱动的增长要求并不太高,未必需要全力的保增长。稳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就是社会并不会因为经济的趋势性下行而动荡。这就需要政策的发力点要集中在对社会的兜底上,同时赋予市场稳增长的重要责任。简单讲,就是财政钱花在哪里?我认为一定要花在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上,优先保障在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剩下的钱才用来保增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保增长都有明确的财政约束,意味着只靠财政花钱是不够的,需要引导民间资本加入。

吸引民间资本加入稳增长的大路上也是有原则的。首先是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有红线的不要越界。其次,按照十四五规划,民间资本要集中在高端制造领域,如芯片、数字化、能源安全等。再次,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注册制的全面推行,民众愿意把钱投向诸如高端制造等政策鼓励的方向,这样可以把短期的量和长期的质结合起来,这是最好的。

我特别担心的是只考虑短期的增长,而忽略长期质的发展,这是在政府花钱或者引导中需要明确的一点。

2022年宏观主线是稳增长

问:今年上游工业品通胀和能源革命是市场的宏观主线,明年可能的宏观主线是什么?

答:首先谈面,如果有系统性风险的话,这个主线就不用谈了。刚才我们讨论的结论是2022年应该是没有系统性风险的,这点很重要,那就可以找线了。从宏观来讲,无非是从增长、通胀、流动性和政策四方面看主线。

通货膨胀是2021年的一条主线,应该不是2022年的主线。流动性有可能是风险,美国加息引发的收缩;政策方面,明确利好风险资产。所以,明年的宏观主线主要是稳增长,如何实现增长?是质的增长还是量的增长?我个人更强调是质的增长,当然会受到量的增长的冲击,中间还是一个度的问题。我认为随着近期加大稳增长的力度,有可能会在量方面有机会,所以在操作中不能忽视量的增长。

一般来讲,一种趋势起来是很难改变方向的,也就是说“势不可挡”。我认为中国经济在质的增长方面不可挡,所以在量和质的选择中,我更愿意选择质,因为它更加具有战略性的价值。任何高质量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内外部的冲击尤其是海外的冲击,我们需要高度关注,但大方向来讲应该是一种质的增长。质的增长符合产业政策,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选择。

以产业布局的视角进行长期布局 强化择时能力

问:2021年的12月31日,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天,这意味着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银行理财迎来“真”净值时代。这对于居民的资产配置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这对中国的普惠金融影响非常大。首先,大家会形成一个基本常识,理财也是有风险的,理财是金融行为,金融是对风险的定价。如果说完全刚性兑付,金融就失去它的本质意义,理财净值化需要全民对金融知识再学习。既然是净值化就必然有波动,波动问题通过单一资产的择时还是通过多资产的配置来解决,这会考验很多公司的管理能力。

现在创金合信基金强化资产配置的能力,我认为就迎合了时代的要求。这要求我们肩负起普惠金融的重要使命,这是一件只能干好不能干坏的事情。我们希望理财净值化在对普通民众的理财理念进行更新的同时,我们的资产配置理念也要更新。既要做好投资的实践,也要借鉴国际上最新的一些资产配置方法、模型和逻辑,并结合中国的现实需要,大家一起成长。

问:可否分享一下2022年创金合信基金的资产配置观点?

答:第一,预计2022年没有大的系统性风险,我们提倡长期布局、战略布局,根据十四五规划,根据中央高质量增长来进行布局。虽然是资产配置,实际上产业的布局是基础。同时,做投资要机动灵活,需要考虑到国内量的增长可能带来的冲击和海外流动性收缩的冲击,这需要强化择时的能力。所以我们既坚持长远的战略性原则,也坚持相对短期的战术调整。理想的工作是争取在大类资产配置和择时方面都努力做好,延续投资业绩的辉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常靖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